如果中國的經濟動能在2025年有所改善,我們認為中國股市將湧現價值投資機會,特別是盈利率和企業基本面均有提升的民營企業。

在 2024 年第三季,大部分亞洲經濟體的成長出現放緩,特別是在香港、韓國及台灣。這樣的趨勢與最近亞洲出口動能下降相互呼應,主要是由於全球製造業的週期性疲弱及半導體出口增速逐漸放緩所致。

然而,由於人工智慧相關產品持續擁有結構性優勢,加上高效能運算需求的支撐下,北亞地區的半導體出口在中短期內有望增加。人工智慧驅動的技術升級擴展到手機、個人電腦及其他消費性科技產品也可能維持這一趨勢。

儘管印度的通膨最近因食品價格高於預期而意外上升,但整體而言,亞洲的通膨率仍然疲弱,印度的核心通膨也持續疲弱。亞洲各央行可能會維持寬鬆政策,但如果關稅風險導致貨幣面臨壓力加大,降息的步伐及時機可能會受到限制。此外,美國利率的變化也可能會促使亞洲央行專注於保衛本幣,而不是透過降息來支撐本土經濟。

2024年9月底,中國宣布一系列協調性的貨幣、財政及不動產寬鬆措施來支撐經濟。初步跡象顯示經濟已開始好轉。然而,由於庫存過剩及買家審慎的態度,不動產市場的復甦步伐可能會較為緩慢。隨著美國新政府上任,投資人可能會憂慮潛在的關稅上升及地緣政治的不確定性。

美國長期以來將中國視為競爭對手,貿易問題亦是眾所周知,市場可能已充分消化這些問題。大多數在A股市場上市的中國公司主要依賴本地市場賺取收入,因此本地需求至關重要。儘管美國實施嚴厲的關稅可能會影響中國的出口,但支撐經濟的國內政策措施更有可能成為中國股市的主要推動因素。在經濟成長放緩的環境下,銀行、能源及國有企業等高股息並具防禦性的股票表現良好。

然而,如果中國的經濟動能在2025年有所改善,我們認為中國股市將湧現價值投資機會,特別是盈利率和企業基本面均有提升的民營企業。對中國市場的投資情緒改善,亦可能會吸引更多資金流入亞洲市場。

在印度,最近的經濟增長放緩情況預計將有所改善,原因包括:(1)即將到來的節日將帶動消費者需求; (2)政府支出增加;(3)私人資本支出由公布轉向實際投資; (4)央行開始實施寬鬆政策。

政府和監管政策的目標是透過激勵新興產業來維持經濟成長,同時抑制產能過剩問題。這有望將印度的經濟成長擴展到金融、資訊科技和必需消費等傳統行業之外,並拓展至非必需消費,以及為當地市場量身訂造的新興顛覆性企業等其他行業。

此外,持續的供應鏈重組顯示,隨著印度逐漸成為全球製造業中心之一,它將與中國及東協競爭,並對基礎設施的需求持續攀升。這可能有利運輸及基礎設施資產。印度的人口結構及成長潛力等長期優勢仍然強勁。印度股市估值較高並不讓人意外,這反映市場對企業盈利強勁的預期。然而,隨著時間發展及盈利能力持續成長,這種樂觀情緒實屬合理。

除印度外,東協市場也可能受惠於供應鏈的持續轉變。和印度一樣,東協的盈利成長在中期內將受惠於結構性因素的支撐,包括有利的人口結構、不斷擴大的中產階級,以及日益成長的消費。然而,截至11月中,東協的估值為13.7倍,接近15年的平均水準,因此相對印度更具吸引力。考慮到東協宏觀經濟及股票基本面存在顯著明顯差異,透過主動且由下而上的方法選股至關重要。區域內較高的配息率吸引了尋求收益的投資人,進一步提升其長期投資吸引力。

大部分亞洲經濟體的成長在2024年第三季放緩,與近期亞洲出口動能的轉弱一致。
圖表6:花旗經濟驚奇指數

資料來源:花旗、摩根資產管理。
反映截至2024年11月19日的最新數據。
 
圖片來源: iStock。
09zb2405120738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