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週聚焦
Q:近期美股表現震盪,後市展望如何?
財報季增長動能受期待,或將支持美股後市:近期美國非農就業數據超出預期,聯準會官員對寬鬆政策持謹慎態度,市場對降息的預期減弱,這一度推升美債殖利率走高,使美股略顯疲態。然而,隨著美國12月核心CPI通膨率低於預期,美債殖利率回落,投資者的目光轉向即將公布的第四季企業財報,期待其帶來的增長潛力。這是川普勝選後的首個財報季,企業將闡述如何應對政策影響。根據FactSet的預估*,S&P 500企業在2024年第四季的獲利年增率將達到近12%,為2021年以來的最大增幅。其中,S&P 500前7大權值股預計增長23%,而扣除這7大權值股後的其餘493家企業的獲利增長預估為8%,優於2024年前三個季度。總體而言,隨著企業財報的陸續公布,市場對美股後市的信心有望得到提振,投資者將密切關注企業如何在政策變動中尋求增長機會。
S&P500指數企業獲利年增率實際與預估
資料來源:摩根資產管理,FactSet,環球市場綜覽-美國版,前7大權值股包含蘋果、亞馬遜、Google、META、微軟、輝達、特斯拉。資料截至:2024.12.31.。*2025.1.13預估
焦點一:亞洲
貿易存在不確定性,然亞洲股市長期具投資機遇:貿易關稅緊張局勢為亞洲帶來挑戰,影響出口需求、企業信心、本土製造業及貨幣穩定。若實施普遍關稅之影響因每個經濟體對美國貿易的依賴程度及其出口的複雜性而異,如日本、韓國及台灣的出口科技產品較難以被取代且相對具成本轉嫁能力。長期而言,亞洲憑藉其完善的製造業生態系統,預期可從轉運及供應鏈轉移中受惠,另有長期機會如中國潛在政策支持所帶來的利好因素、與人工智能相關的半導體及硬體需求持續,以及企業管理改革正蓄勢待發。在股市或已先行反映關稅負面影響之際,投資者可考慮適時進場。
2025年以來,亞洲以科技類股表現相對排前
2025年以來亞洲主要指數股價變動率(%)
資料來源: Bloomberg, 摩根資產管理,資料日期:2024.12.31~2025.1.16。過往表現並非當前及未來績效的可靠指標,投資人無法直接投資於指數,指數不代表基金之績效表現。
焦點二:歐股
貨幣政策加持+多元化產業+低估值誘因,歐洲股市猶具後市表現機會:自2022年10月本波牛市行情以來,歐股仍具相當上漲表現。扣除輝達後,MSCI歐股表現領先其他499家標普500企業表現(見下圖)。由於歐洲產業相對多元化,然而美股則多集中在科技股,歐洲在金融、工業和醫療保健領域具有多樣性產業,有助降低集中產業投資風險。從基本面來看,歐洲經濟雖然存在分歧,歐元區綜合PMI指數仍在50榮枯線之下,製造業有待復甦但服務業相對強勁,伴隨歐洲央行仍採取相對寬鬆貨幣政策下,有助於維持歐洲經濟成長動能。現階段歐股估值仍依然便宜,建議投資人可掌握各區域股市輪動機會。
本波牛市行情以來,美股扣除輝達後,MSCI歐股表現領先其他499家標普500企業表現
MSCI歐洲股票指數及標普500指數不含輝達後累積表現走勢(%),美元計價(自2022年10月13日起算)
資金流向
美國股票型基金連續3週淨流入,非投資等級債連2週獲資金青睞
外資上週除小幅買超印尼股市外,其餘主要亞股皆為賣超。
外資對亞洲主要股市買賣超金額 (單位:百萬美元)
美國股票型基金連續3週淨流入,亞太股票型基金轉淨流入,歐洲股票型基金持續淨流出。
資金流向(一) 股票型基金 (單位:百萬美元)
投資等級債券基金續獲資金流入,非投資等級債券基金連2周受資金青睞。
資金流向(二) 債券型及貨幣型基金 (單位:百萬美元)
資料來源:EPFR Global, 2025/1/15。 1債券型合計為非投資等級債、新興市場債、投資等級債、市政債、MBS、政府債等各類債券型基金加總。備註: 資料包含ETF與共同基金。 *2025年以來數據由2024/12/25起算。
信用市場
非投資等級債利差收窄,新興市場債利差微幅擴張
截至1/17,非投資等級債相對美國國庫券之利差較上週收斂2個基點,新興市場美元債利差擴張2個基點。就中期角度,非投資等級債考量 a.整體基本面仍健康,未來2年到期債務規模占比低【截至2024年12月底,過去12個月違約率為0.36%,預期2025年違約率1.25%*資料來源:J.P.Morgan。資料日期:2024.12.31.】,b.對美債利率敏感度相對低、c.收益保護較高之下,建議投資人仍可適度參與非投資等級債市機會。
數位級別新星來報到!
摩根日本(日圓)基金數位級別,2024年7月31日全新登場!七大成長主軸,直擊日股新藍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