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封在即搶反彈?不如這樣做
2020年5月
本篇摩根想讓你知道的是
- 解封在即並不意味情勢長紅,因為解封後的經濟挑戰,比單純按下「暫停鍵」更複雜。
- 疫情發展、企業獲利與就業數據都需要時間才能印證,在此之前,投資的重心不是猜測市場,而是「守中帶攻」。
- 「守中帶攻」的投資策略,就是以收益型資產打造核心配置,並用定期定額的方式拉長投資期間,享受投資股票市場的中長期好處。
伴隨新冠疫情在歐、美部分地區的趨緩,部分國家已開始考慮在五月中下旬逐步解除封城,各國加快疫苗研發、全球央行與政府積極作多,也增添市場對「後新冠時期」全球經濟復甦的期待。
解封之路未必平坦 未來市場變數仍多
但是,解封在即真的就意味情勢大好嗎?表面上觀察,市場似乎真的有這種預期,美股在四月份的亮眼反彈,就是反應投資人這種心理預期。不過,由於新冠疫情已把美國從2008年金融海嘯後所創造的就業機會一筆抹煞,所以未來的企業獲利與就業狀況,是否能滿足市場的樂觀期待則需要時間來證明。
更重要的是,新冠疫情是否會捲土重來,也需要進一步觀察。換句話說,目前市場變數仍多,所以解封在即並不意味著形勢大好,投資人這時候與其大膽地猜測市場搶反彈,不如用膽大心細的方式去打造「守中帶攻」的資產配置。
亞洲製造業將優先復甦
摩根投信環球市場策略師林雅慧分析,雖然新冠疫情對服務業的打擊遠比製造業大,但由於新冠疫情最早在中國爆發,之後才蔓延到韓國、日本與台灣,因此以亞洲為主的製造業供應鏈,是新冠疫情中最早受創的產業;未來一旦身處消費端的歐、美逐步解封,預期亞洲的製造業將會比服務業更早復甦。譬如近期東北亞的外需與生產製造表現就強於內需消費,包括台灣首季的民間消費雖放緩至1.54%,但三月份的外銷訂單與工業生產數據卻優於預期。
另外,北美半導體設備出貨已連續三月維持20%以上的增長,顯示全球半導體需求仍維持緩慢復甦態勢。林雅慧指出,製造業供應鏈與科技產業也有較密切的關聯,因此當製造業供應鏈率先回溫,中國與亞洲,甚至美國科技業將是優先受惠的資產。
不過林雅慧補充,在疫情之外,接下來要思考的是,中、美兩國貿易爭端也讓亞洲供應鏈持續面臨市場雜音,所以對於這些企業最佳的投資方式,反而是透過定期定額去拉長投資期間,以享有股票市場在中長期投資下的好處;畢竟從價值面來看,亞洲股票的估值相對美股更較吸引人,而且亞洲企業的配息政策也比歐美穩定,所以從股息收益的角度來看,亞洲也應該是現階段定期定額配置股票資產的首選。
多元債券資產有全球央行當最大買家
進一步從資產配置的角度來看,光透過定期定額的方式並不夠,因為投資期間愈長,資金就愈需要額外的收益才能發揮最佳效益。有鑑於成熟市場央行已展開有史以來最大的購債行動(見下圖),在央行這個重量級買家的支撐下,債券資產仍是核心收益不可或缺的環節;特別是在央行已把購債的範圍從傳統的公債與資產證券化商品,再進一步擴大到投資等級企業債、甚至是高收益債的時候,建構一套具備多元債券的核心配置,反而才是打造穩健收益的靈魂。
林雅慧強調,不同的經濟情勢對不同債券會有相異的催化效果,由於企業獲利與就業市場仍有變數,所以在債券資產中,公債與證券化資產、甚至是投資等級債仍應列為核心部位;假如疫情捲土重來時,那麼公債與證券化商品就更不可或缺。
高收益債與新興市場債 依形勢決定比重
但對於國人較為青睞的高收益債與新興市場債,反而要依實體經濟情勢決定配置比重,特別是高收益債容易受到油價波動的影響,而油價的波動又與全球經濟情勢息息相關;所以在現階段反而建議對於高收益債應該採取部分配置,等確認實際經濟好轉後,再擴大部位。
新興市場債部分,由於這波疫情也讓新興國家推出史無前例的財政與貨幣政策,但由於新興市場的財政狀況良莠不齊,政府與央行的作多雖然可以在短期內支撐資產價格,但是當經濟回歸常態後,政府負債與貨幣貶值反而會成為經濟發展的障礙;所以對於新興市場債券,相對看好政府財政體質較優良、貨幣政策與財政政策也較有效的亞洲市場。
摩根建議您在現階段採取「守中帶攻」的資產配置策略,先以多元債券打造資產配置的核心,再輔以「定期定額」的方式參與股票資產中長期的投資機會。縱使金融市場每天千變萬化,但唯有堅定的執行投資紀律,並打造穩健的資產配置,才是讓您獲得長期回報的真正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