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息型 vs. 累積型基金比一比!

基金配息除了花掉,還能聰明再投入?

很多人偏愛配息基金,無論是小資族、夾心三明治族想過生活小確幸,或是退休族想要穩定的現金流,為自己創造財富!但我們發現還是有不少人不清楚配息型基金和累積型基金的差別在哪裡?

為了讓您有更好的理解,我們特別重點整理兩者之間的差異,以及如何讓配息型基金聰明再利用配息現金流,打造自己想要的生活。

累積型基金 vs. 配息型基金差異?

認識累積型基金

累積型基金的目的是著重在長期資產的潛在成長,基金管理公司將基金所有收益再投入於基金資產,不會配息給投資人。

儘管累積型基金不會將收益配發給投資人,卻會自動幫您把配發的收益轉換成基金單位數,增加您基金的單位數,自動轉入再投資的優勢,有利滾利的效果。特別是在持續向上的市場,累積型基金由於有累積單位數和持續投資的複利效果,長期下來,基金表現通常較配息型基金突出。

適合累積型基金的族群

根據摩根多年觀察的經驗,會選擇累積型基金的投資人,風險屬性都比較高,也因為風險屬性比較高,所以他們多半都是會採取「以時間換空間」策略的單身小資族、甚至是更年輕的投資族群,因為對他們來說,現階段的家計開銷並不大,所以他們有足夠的能力與時間去忍受較高的市場波動,以換取更佳的長期回報。而實際也證明,長期投資累積型基金,相較配息型基金有機會取得較佳的投資績效。

認識配息型基金

配息型基金的投資目的是提供「穩定的現金流」,其中配息型基金的收益來源包括:股票股息、債券利息和資本利得等其他收益 (延伸閱讀:認識常見的3類型基金收益來源)。而該基金配息金額的多寡,則是取決於基金的收益和資產管理公司的配發政策。

配息型基金的配息,都是定期以「現金」的形式撥款給投資人。以配息的頻率來分,多數基金都有月配、季配、半年配或是年配的級別,因此對投資人來說,可以選擇到底是要把配息所得的金額用來應援生活開銷,或是把配息金額拿來進行再投資。可見如果選擇配息型的基金,投資人就可以達到創造現金流和資產配置這兩個目標,一方面替自己實現每月或每季增加現金流的願望,二方面也可透過再投資的方式,打造長期投資累積資產增值的效果。

配息型基金適合族群

如果是股票型配息基金,投資標的大多是現金雄厚、友善股東(樂意將盈餘以較高的水平配發給投資人)、發展潛力大的企業,所以此類型基金的收益較一般股票型基金穩定,波動也相對較小,適合投資策略較為保守的人。

而偏好月配型基金,除了有較多的現金流運用彈性外,如果市場處於回檔時,還有配息收益先入袋為安,比較能有繼續持有的信心。

無論是累積型基金或是配息型基金都各有優勢,前者是懶人自動投資,長期下來有著利滾利的優勢,後者是自我操縱度高,因為領息後,還可再自行運用。

然而,想要保持定期領息,又想要有累積型基金的利滾利優勢,還可以怎麼投資呢?下一段將為大家介紹配息型基金的兩項聰明投資建議,讓投資人遇上急事可以有錢週轉,平時有盈餘現金時可以再投資,增加資金的運用效率。

基金聰明投資法:2種基金配息再投入方式

配息型基金的投資人拿到錢,除了支應生活開支外,還有兩種方式聰明讓配息再投入。

  1. 無痛再投資
    把配息所得的錢拿去再投資,無須自己再額外負擔投資金額,即有機會給自己創造資產增值。簡單的說,就是基金配息再投入,找到好的投資標的,以息存股或是以息存基金,都是無痛存錢、提升投資效率的好方法。
  2. 定期定額共同基金
    既然固定期間就能領到配息,為了怕每次冷落或事情一忙就忘記去管理這些配息,只是放在活存帳戶裡,不如設定個定期定額投資計畫,免傷神地啟動投資。例如,把每月領到的配息用定期定額的方式投資另一檔基金,以基金養基金的概念,讓自己有底氣持續參與市場,創造資產增值機會。

聰明的實戰策略,就是買進月配息基金之後,利用每個月拿到的現金,再定期定額買進股票型基金,自行設定股票型基金的停利點(例如報酬率10%~15%)後贖回,再重新投入配息基金,擴大投資部位,提高現金流,然後配息再繼續定期定額投資股票型基金。不僅可以讓現金流持續成長,又有機會拉高整體資產成長。

延伸閱讀:配息基金怎麼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