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量過去兩年的經驗,我們希望聚焦在亞太地區投資人面對的潛在挑戰,而非可能的投資漲勢。

我們先從美國及/或整體已開發經濟體嚴重衰退的風險切入。起因可能是數個央行維持緊縮貨幣政策的時間過久,忽略成長走弱與金融條件緊縮的訊號。在這種情境中,各央行貨幣政策必須反轉,代表政府公債殖利率走低。

成長疲弱會對企業獲利造成負面衝擊,但貨幣政策轉向可能會啟動一波估值重估。回顧歷史,產業基金資金流向數據指出投資人通常很晚才加入股市復甦行情,因為他們希望取得更多經濟與企業獲利復甦的證據,也因此錯失市場反彈早期階段的報酬。因此,一旦經濟數據惡化後開始回穩,投資人或許可開始將資金投入股票。

挑戰性較大的情境是停滯性通膨環境,經濟成長在緊縮的貨幣政策影響下冷卻,但通膨卻居高不下。各央行堅持關注通膨,代表他們傾向於維持高利率以打擊通膨,而非降息以拉抬經濟。這可能導致股債相關性再度轉正,且這兩類資產類別皆帶來負報酬。在此情境下,短存續期債券可以提供收益,在目前的高殖利率之下尤其如此,同時也限縮存續期風險。相較於定存,這也享有每日流動性效益。基礎建設與實質資產等另類資產,有助於管理通膨期間的下跌風險,因其契約帶來的營收會與通膨連動。

中國的房地產業尚未出現復甦徵兆,且外溢至非銀行金融業、甚至整體經濟的疑慮仍在。地方政府融資工具的違約風險是中國另一個金融風險來源。中國當局已經開始用債務交換處理地方政府融資工具問題。此外,中國政府也以放鬆房地產市場的限制。我們相信,如果出現系統性風險,政府會加大支撐措施。然而,我們力促要小心謹慎,不要對直接涉及這些問題的資產太過投機。

2024年選舉和地緣政治很可能會是各界關注重點。烏克蘭以及中東持續衝突,對全球經濟的衝擊應有限。倘若中東緊張情勢升溫,油價可能會攀升,因為市場擔心供應受阻。美中已經展開雙邊對談,應有助於降低出於意外或失誤的軍事衝突尾端風險。全球兩大經濟體之間若更加緊張,可能會促使投資人尋求黃金等避風港資產,以及已開發市場政府公債等具流動性的資產。 

圖表12: 

資料來源:彭博社、FactSet、MSCI、摩根資產管理。報酬為年度數據。投資組合報酬反映60%MSCI綜合世界指數與40%彭博綜合債券指數的配置。以總報酬計算。過去的表現並非目前及未來績效的可靠指標。
《環球市場縱覽 - 亞洲版》最新資料:截至2023年9月30日。

 

結論

2024年經濟環境很可能更具挑戰,而且地緣政治、政策失誤及極端天候等事件發展仍不明朗。深思熟慮的資產配置可以透過收益或順應結構性趨勢,協助投資人創造報酬,並管理市場波動。此處的關鍵是,投資組合建構不能只針對核心情境做準備,也要考慮其他可能出現的意外。單一資產類別無法實現此目標,而必須仰賴股票、債券和另類資產組成分散得宜的投資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