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年輕人也許都會煩惱:雖然知道透過投資爭取回報,或更有效累積財富,但未有經驗或足夠知識,又該從何入手?
理財的第一步,是按不同的人生階段及需要,制定合適的部署。
![]() |
初出茅廬 |
對於20來歲的年輕人來說,剛投身社會,月入自然不多,面對各式消費,稍有不慎便成為月光族,所以首要任務是好好分配收入,並培養良好的儲蓄習慣。而且年輕也有一大優勢,就是距離退休尚遠,一般來說家庭負擔也較小,部署可相對積極,將組合較大部分投資於股票等風險資產,有望能爭取較高回報,善用時間累積財富。
![]() |
不惑之年 |
40來歲,不少人在職場已打滾了一段時間,也有人會成家立室,正是收入與開支同步增加的時期,此時可視乎需要分配收入,除了預留現金儲備作家庭應急之用,亦可考慮以投資爭取回報。而隨著年紀漸長,可承受的風險亦會逐步降低,投資可作相應調整,此外亦可留意收益工具,以期在長線為資產增值之餘,亦帶來靠穩收益。
其實無論是二十出頭抑或四十不惑,以下三大投資原則,都會助你在理財路上走得更遠。
1. 長線投資
時間可說是投資的最佳朋友,愈早開始儲蓄及投資,愈能發揮複息效應的好處。舉例說,假設年輕人每月將3000港元用作長線儲蓄及投資,假設每年有5.5%回報,20年後便可累積130.7萬港元的財富 !
2. 持續投資
有些投資者很容易受到情緒左右,在不理想的時機買賣,若頻繁進出市場,亦可能錯失更多機會。與其嘗試捕捉時機,「持續投資」反而更加重要。善用月供投資計劃,有助我們持續參與市場,並享受到「平均成本法」的優勢,有望能長線駕馭市場波幅。
3. 多元分散
市場走勢瞬息萬變,沒有任何一種資產是長勝將軍,押注在單一資產,或會增加集中風險。由投資專家團隊管理、持有一籃子股票、債券或其他資產類別的互惠基金,相對單一資產更能分散風險,亦可捕捉不同範疇的機遇。
1. 資料來源:投資者及理財教育委員會網頁「理財計數小工具 - 儲蓄與投資計算機」。計算機並不包括某些因素,如通脹率和回報率的變化。此計算機旨在說明複利效應如何令你的儲蓄及/或投資有所增長,其結果、運算及圖表為最佳估值,僅供參考和說明之用,不應被視為作出理財決定時的唯一資訊來源。請向你的財務顧問或財務策劃師聯絡以獲得專業指導。
+ 分散投資並不保證投資回報,且不會消除損失之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