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觀點

ETF正解系列#6:主動型ETF在美國的增長軌跡

Hero banner
發表: 22/11/2024

交易所買賣基金(ETF)開創了指數投資的時代,而ETF一直與被動型策略息息相關,直到2019年主動管理的ETF才開始受到市場關注。

雖然主動型ETF現已遍及環球,優勢已廣為人知,但是美國是最大的主動型ETF市場1,我們透過探討主動型ETF在美國發展的趨勢,思索這些因素如何推動包括亞太地區在內其他地區的增長。

accordion icon

美國法規的改變

首隻主動型ETF於15年前面世,但直到2019年,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變更監管規則之後,這類ETF在美國市場才加速發展。所謂「ETF規則」(1940年《投資公司法》第6c-11條規則2)透過減少監管障礙、提高透明度,以及提升營運效率,來支持主動型ETF的發展:

  • 標準化的監管架構 有助降低成本,讓ETF(包括主動型ETF)毋需等待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的豁免便可推出。
  • 透明度及披露要求包括每日向市場披露投資組合持倉、公布每日資產淨值,以及提供買賣差價 – 即買方願意買入的價格與賣方願意賣出的價格之間的差距。
  • 容許使用自訂籃子來建立及贖回ETF單位提高了管理投資組合的效率。

    • 自該規則在2019年實施以來,主動型ETF無論在數目或資產管理規模上均有所增加。截至2024年8月底,主動型ETF佔美國ETF總資產的比例已從2019年的2.8%升至8.5%1

北美主動型ETF市場增長

資料來源:Trackinsight。數據截至31.08.2024。只包括交易所買賣基金,不包括其他交易所買賣產品(交易所買賣產品,交易所買賣票據及交易所買賣商品)。

accordion icon

稅務效益

由於換手率較低,且其資本收益分派較少,因此ETF往往較互惠基金更具稅務效益,這對美國投資者來說尤其有利。資本收益是指資產銷售所得的利潤,即使他們並未出售其投資,投資者亦必需為此繳稅。出現這種稅務效率的原因是:

  • 投資者主要在交易所買入ETF,因此發行人毋須頻繁買賣相關持股,造成較低的換手率。
  • 在一級市場中,ETF可使用實物交易(即以證券交換ETF單位)來建立或贖回基金單位,從而降低交易成本,並可避免應課稅事項。
  • 發行人可透過中介人執行交易,整合至較少的淨交易次數。
  • 在贖回之時,價格較低的證券可能會被賣出而毋須繳稅,留下價格較高的證券,這可能會減少日後的稅務負擔。

  • 這些優勢同時適用於被動型及主動型ETF,而投資者在出售ETF時,仍要繳納資本增值稅,就像其他投資一樣。

不同基金類別所得出的資本增值(以年劃分)

資料來源:晨星,摩根資產管理。成本基準是用以計算資本收益及虧損的原有購買價格。資本收益是指已出售證券的利潤(銷售價格減去成本基準)(如有)。數據截至31.12.2023。僅供說明之用。

accordion icon

分銷模式的改變

美國分銷模式的改變正在推動外界對主動型ETF的需求。數碼化財富平台以具競爭力的價格提供廣泛的策略,而且不設最低投資金額,令其迅速發展。

此外,從經紀費用/佣金模式,轉變至服務費模式,使顧問更加著眼於投資成果,所以把更多主動型ETF納入客戶投資組合。

accordion icon

主動型ETF的演變、轉換、ETF類別

時至今日,市場上有超過2,300種3主動型ETF可供北美投資者選擇,並涵蓋大部分策略和資產類別。隨著這種投資工具的演變,投資者已加快選用,並將主動型ETF配置在核心投資組合和用作分散風險。

部分發行人已將現有的互惠基金轉換成ETF以刺激需求。雖然只有約5%4的主動型ETF被轉換,但是在10隻最大的主動型ETF當中有4隻3曾經是互惠基金。一些資產管理公司亦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申請,在其互惠基金推出主動型ETF類別。如果獲批,他們也可將互惠基金策略包裝成ETF結構。這將使互惠基金類別及ETF類別得以共存,為投資者提供另一種方式參與一些成功的互惠基金策略。

accordion icon

亞太區蓄勢待發?

在監管變化、稅務效率,以及分銷模式的轉變推動下,主動型ETF的興起標誌著投資環境的重大演變。隨著這些趨勢在美國繼續增強,也為亞太區複製類似增長奠定基礎

award-wiining-manager
09uw2420110639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