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要消化各項利好因素
經過假期後,不少朋友決定在1月份開始節食,最低限度選擇更健康的生活模式,希望彌補節日時放縱對身體造成的影響。未來數週的市場環境亦是如此。11月份以來的利好消息接二連三,包括疫苗研究取得突破、拜登政府上場後的政策尾部風險降溫,以及各國央行和政府持續致力支撐經濟,帶動市況向好,但1月份股票及風險資產進入整固階段。我們仍然看好2021年風險資產的表現,但面對短期波幅,亞洲投資者在重新平衡投資組合以符合投資目標時需要貫徹紀律,在資產配置方面亦要維持分散投資。
疫苗接種及拜登政策重心
經濟復甦的整體基調令人鼓舞,但這並不代表前景一片光明。以疫苗接種為例,各國的進度並不相同。由於人口規模相對較小,以色列的接種進展較快,超過30%的人口已經接種至少一劑疫苗。從初期數據來看,對比未有接種的人口,疫苗有助降低感染風險。與此同時,美國及英國對大眾注射疫苗方面亦有穩定的進展,美國逾2,500萬人已經接種至少一劑疫苗,每日注射量達150萬劑疫苗,按照這個進度,踏入夏季後,有意注射疫苗的人口理應獲得注射。相比之下,歐盟的疫苗接種進展較為遜色,此外,低收入國家未必有足夠疫苗以至少保護其醫護人員及高危人士。疫苗分發不均預示全球經濟復甦步伐可能各異。
美國方面,新政府已在2021年上台,總統拜登的焦點是國內形勢,並頒佈行政命令來抗疫,更提出1.9萬億美元的財政方案,藉以支撐經濟,但一如所料遭遇來自共和黨的阻力。方案的多項措施只需取得參議院的簡單多數票便可以通過(50名民主黨參議員加副總統的關鍵一票),不過,這可能是對拜登能否真正重新團結各黨派,並爭取共和黨支持的初步考驗。新政府在對華政策方面的著墨不多,但我們認為過去四年增加關稅及限制市場的意外風險將有望降溫。
央行仍處於「救火狀態」
每當消防員救火時,其首要任務是撲滅火災,而不是擔心灑水對傢俱或建築物結構造成的破壞。各國央行無疑仍處於「救火狀態」,未有餘力關心超寬鬆貨幣政策的長遠影響。聯儲局在1月份的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會議上仍然致力推行現時的貨幣政策,亦承諾在時機適當而計劃調整資產購買規模時,將會清楚地向市場表明。聯儲局同時表示短期通脹風險不大。我們認為聯儲局在2021年大部分時間將維持「按兵不動」。就業市場及服務業在2021年初的表現未如理想,其復甦步伐將決定於聯儲局何時能夠逐步縮減當前的貨幣政策部署。歐洲央行及日本央行的言論亦透視類似的情況。
話雖如此,亞洲部分央行表示,擔心其國內市場的資產通脹風險。值得注意的是,中國人民銀行顧問馬駿提出對房地產及股市出現過熱風險的憂慮。貨幣政策機關面臨的挑戰是流動性過剩屬於全球現象,而且經濟仍在復甦當中,他們未必願意調高利率或收緊國內流動性。若然借鑒環球金融危機後的經驗,亞洲的某些央行或政府可能會採取宏觀層面的審慎措施,以抑制資產通脹,尤其是著眼於房屋市場的負擔能力問題。
不少投資者認同風險資產估值過高的憂慮。市場已經消化多項利好消息。標準普爾500指數的市盈率及市賬率均升至15年的高位。投資級別及高收益的企業信貸息差收窄至疫情爆發前的水平。個別股份由於散戶投資者的交投活動而急劇波動,亦引發市場可能過分熾熱的憂慮。雖然從持倉及槓桿水平看,未必意味目前出現資產泡沫,但短期內可能需要一段時間整固,直至當前美國、歐洲及亞洲的疫情減退,以及這些地區的疫苗接種繼續取得進展為止。
長遠而言,投資者宜堅守部署計劃並分散投資
潛在市場波動或會令亞洲投資者難以安寢,他們不妨緊記以下的投資法則。
放眼長線有助避免市況波動時進退失據。隨著疫苗將令疫情開始受控,我們仍然預測未來12至18個月環球經濟將會復甦,不過過程未必一帆風順,疫苗分配亦可能不均。中國經濟已經實現強勁的復甦,2020年第四季本地生產總值增長6.5%。踏入2021下半年,美國經濟亦有望改善。此外,我們亦預期未來18至24個月東北亞及東協的服務業(如旅遊業)將逐漸有起色。預料正面的增長展望是盈利的利好因素,並繼續帶動股票及企業信貸的表現。
其次,投資者需要檢討及重新調整投資組合,以符合本身的投資目標。經歷過去九個月的強勁股市表現後,對大多數投資組合而言,股票相對於債券的比重很可能已有所增加,故此投資者會將部分資金撥回至債券。然而,成熟市場的政府債券(如美國國庫券)現時似乎不是最佳的投資時機,一方面是收益回報有限,另一方面是其表現與股票的負相關性有所減弱,這變相減少這類債券對沖市場波幅的作用。不過,企業信貸及新興市場債券與股票比較時存在正相關性,其相對收益較高,在波動時期能夠為投資者提供較穩定的現金流。
最後,分散投資仍然有關鍵作用。設立多元化的股票、企業及新興市場固定收益投資組合,不但能夠創造收益,亦可以控制波動性。分散投資不同地域及行業亦同樣重要。即使美國等部分市場的估值偏高,但仍有其他市場的估值相對較為合理,例如是東協、歐洲及日本,而這些地區亦有望受惠於環球復甦及美元疫弱。
環球經濟:
- 多個國家及地區開始接種新冠肺炎疫苗,但進度各有不同。美國和英國的接種進展良好,拜登政府的目標是在100日內為1億人接種疫苗,但歐洲則遭遇阻滯,原因是疫苗推出受到供應及分配延誤所影響,引發投資者對區內經濟復甦前景的憂慮。
(《環球市場縱覽 — 亞洲版》第 12 及 13 頁) - 中國方面,2020年第四季經濟增長加快,按年增幅達6.5%,重返其趨勢增長幅度。早前的增長來自國家主導的基建投資,但此次主要是消費及民企業帶動的需求。多個省市的新冠肺炎病例增加,政府為此採取激勵措施,希望民工在春節前夕留在廠房並盡量減少出行,打破以往節日期間出現季節性生產力減少的常態。中國人民銀行亦透過公開市場操作來減少銀行體系的流動性,反映官方密切注視資產泡沫風險。
(《環球市場縱覽 — 亞洲版》第 7、8 及 10頁)
股票:
- 經過年初的強勁升幅後,股市直至1月底時略為回軟。標準普爾500指數在本月下跌1%,斯托克50指數則下滑1.8%。投資者對股市過熱感到憂慮,加上歐盟的疫苗接種處理欠佳,同時美國散戶的狂熱交投活動觸發個別基金遭遇「挾淡倉」的情況,造成市場出現波動及拋售。
(《環球市場縱覽 — 亞洲版》第 29 頁) - 1月份北亞市場表現強勁。內地流入港股市場以購買H股的資金創下紀錄,亦帶動月內恒生指數上漲3.8%。投資者初步樂觀期待經濟復甦的進展,新興市場股票一度走勢凌厲,但隨著新冠肺炎感染數字增加,疫苗接種亦存在隱憂,加上市場波動引致對美元的需求上升,抵銷了股市的部分升幅。
(《環球市場縱覽 — 亞洲版》第 29、32 及 35頁)
固定收益:
- 10年期美國國庫券孳息率自去年3月份以來首次突破1厘的關口,主要有賴民主黨在喬治亞州的參議院議席選舉勝出,投資者對增加財政支出的預期升溫, 但共和黨反對刺激措施,拖累孳息率的升幅,最終維持在1.1厘左右。歐洲政府債券孳息率同樣輕微上升,原因是減息的可能性下降。
(《環球市場縱覽 — 亞洲版》第 46 及 47 頁) - 信貸息差在相對窄幅上落,1月底的水平與上個月相若。企業信貸的回報重返疫情爆發前的水平,表現亦愈來愈受息率因素所驅動。
(《環球市場縱覽 — 亞洲版》第 45 及 52 頁)
其他資產:
- 經濟復甦及需求增長的前景持續帶動原油市場造好,1月份布蘭特原油價格上升6%至每桶55美元。債券孳息率上升,拖低黃金的吸引力,金價下跌2.4%。
(《環球市場縱覽 — 亞洲版》第63-65頁) - 美元指數上漲0.9%,原因是投資者預期美國擺脫疫情的復甦步伐勝過其他國家。同樣,英鎊的走勢亦較歐元為佳,因為市場樂觀看待英國的疫苗接種計劃,而且英國脫歐的不明朗因素有所減少。由於對疫苗接種的憂慮升溫,投資者對避險貨幣的需求上升,導致新興市場貨幣兌美元受壓。
(《環球市場縱覽 — 亞洲版》第 60 及 61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