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2/2021
中國地產債務風險對全球金融市場的外溢影響
中國近期爆發地產債務危機,引發市場擔憂可能外溢至全球金融市場,導致全球股市隨之波動。針對市場將中國地產商龍頭的債務風險類比2008年雷曼破產事件,我們認為,中國地產商龍頭的槓桿風險並未如雷曼時期擴及全球,再者,目前中國A股估值水平並不高,人行貨幣政策也依舊保持寬鬆,和雷曼時期股票高估值與高息環境不可相提並論。
此外,中國各大銀行已開始調控對地產商的放貸標準,市場也認為中國政府仍將會適度介入以避免金融市場出現流動性危機,因此評估尚不致對中國A股釀成系統性金融風險,短線市場將隨房地產商持續去槓桿化而波動,但預期風險可控。
更何況,造成短線市場波動加劇,除了中國地產債務風險,背後還有許多左右市場的不確定事件,包括本周登場的美國FOMC利率會議、美國債務上限問題是否會再次影響美國政府關門、還有Delta變種病毒可能拖累經濟復甦等因素,加上美歐等主要股市年初至今的累積漲幅皆達雙位數,且尚未出現明顯修正,近期中國地產商龍頭爆發債務危機,恰好提供股市獲利了結的藉口。
短線股市波動雖加大 全球經濟可望持續維穩增長
根據摩根證券預估,美國第三季與第四季的GDP年成長率仍可達8.3%與3.0%、歐元區則是10.6%與 4.0% (資料日期:2021/8/28)。短期市場或許仍會隨這些事件而持續波動,但全球經濟與企業獲利仍持續增長,評估股市逐漸消化這些利空因素後,仍會再次重回上升的軌道。
建議核心布局收益型資產、並採多元分散來因應
儘管中國地產商龍頭事件後續衝擊仍需觀察,但受影響的仍以在中國境內的地產商與銀行業為主,預期不致釀成全球系統性危機。有鑑於美國與歐洲經濟基本面仍佳,景氣及企業獲利穩健成長的方向不變,市場接下來的觀察重點在本周FOMC會議的縮減購債計畫、未來升息時點與經濟前景的預估、以及美國債務上限等問題,仍須留意股市短期波動風險。因應短期波動風險,建議投資人以收益型、多元分散資產為核心來因應。
摩根多重資產團隊(Multi Asset Solutions)觀點
中國地產商龍頭潛在的違約風險對金融市場的直接衝擊可能是可控的,其1500億人民幣境內銀行貸款具有抵押品,且只佔中國總銀行貸款的0.08%。此外,其境內與境外債券已經跌至不良債權的價格,顯示市場已預期並反應其違約的可能。
後續比較可能的情況是在政府的支援下,進行債務有序重組,這樣才能降低風險的擴散,此外,為了減緩對經濟與金融市場的衝擊,貨幣與財政政策也將有較寬鬆的空間。
摩根新興市場暨亞太股票團隊(Emerging Markets and Asia Pacific)觀點
地產類股在中國經濟中扮演重要角色,因而受到長期高度監管且在週期性監管收緊下經歷了多個週期循環。然而,過去兩年監管政策重點從土地拍賣轉向資產負債表管理以降低宏觀風險,這非常符合我們認為中國政府優先考慮經濟與社會維穩的觀點。我們認為中國地產當前所面臨的問題,主要是因個別公司因監管收緊下所受到的衝擊。
中國政府顯然在推動國有企業更謹慎管理風險,因此可能會允許違約。也就是說,我們認為這些狀況將是相對「有序」,不會引發系統性風險。為了避免外溢效應,中央政府可能會要求地方政府注資,或要求其他開發商去承接面臨流動性問題的開發商手中的資產。許多開發商雖面臨流動性壓力,但即使是面臨風險的龍頭公司,其有息債務總額也不到公司債務總額的 0.5%,且大部分的債務(尤其是銀行貸款)以土地資產為抵押。
綜合以上看法,我們認為該產業不會面臨系統性風險。必要時,在中央與地方政府的支持下,過度槓桿的地產開發商將逐步出售其資產。在房地產領域,摩根新興市場暨亞太股票團隊(Emerging Markets and Asia Pacific Team)主要聚焦擁有較高品質的開發商,但我們主要關注提供物業管理服務的房地產服務公司。
摩根環球固定收益、貨幣及商品團隊 (Global Fixed Income, Currency &Commodities) 觀點
我們預期未來政策將保持緊縮甚至可能進一步收緊。銀行業對於新政策推行相當嚴謹,並且正在降低對於房地產的曝險敞口。根據報導指出,部分城市已經用完2021 年第二季的抵押貸款額度,同時正在削減二級抵押貸款。在一些城市中我們看到房貸利率上升,這代表某些城市 銀行的抵押貸款額度不足,可能導致房地產開發商在 2021年下半年的現金回收率降低。
在中期來看,調控政策預期將限制房地產業債務成長,並且在未來1到2年內引導更多房地產開發商實現去槓桿化。然而,近期信用市場緊縮對特定房地產商 例如中國地產商龍頭造成逆風,將導致波動度加大及投資情緒降溫。2021 年大部分商業不動產行業的再融資需求已經解決,但我們仍須持續觀察2022年初部分體質較差的公司的再融資狀況及潛在外溢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