願景就是一切?克服健康醫療的本夢比陷阱!
2021年10月
新冠疫情全球肆虐,再度讓世人重拾對健康醫療與生物製藥產業的關注。不過,無論是疫苗還是藥品,在實驗的過程中都同時夾雜著成功與失敗,所以問題來了:在投資的過程中,我們所憑藉的判斷基礎,是單純出自對產業的美好想像,還是對企業獲利的紮實預期?
每種產業都有它的願景,但在現實生活中,願景總會隨著環境變化而調整;再加上金融市場本來就是人性的試煉場,行情也總在兩種極端之間反覆擺盪,所以這也造成了投資人的痛點:在「本益比」與「本夢比」之間掙扎拉鋸。
專注獲利避免過度想像 不墜入本夢比陷阱
相較於追求「本益比」的平淡無奇,追求「本夢比」通常可以帶給投資人較大的刺激感,所以在投資生技醫藥相關產業時,投資人往往會對未來抱持憧憬,因而犯下了過度想像的錯誤。摩根資產管理建議,在布局相關產業金融商品的同時,應以企業客觀的獲利預期做為參考依據,而不是仰賴個人主觀的願景想像。(延伸閱讀:避免情緒偏見,堅持既定計畫,持續投資至關重要)
分散投資產業 才掌握輪動契機
在克服主觀的情緒偏見後,接下來就要進行客觀的數據分析。每個主要的產業,其實都是由許多大小不同的次產業所組成的。以醫療保健產業舉例,該產業就包含了製藥、生技、醫療服務與醫療設備等次產業,而根據歷史統計,這些產業彼此之間也會有輪動現象,所以如果押寶單一產業,反而會錯過類股輪動的機會。(延伸閱讀:分散投資行之有效)。
醫療保健四大板塊有輪動現象
醫療保健類股各板塊季度報酬率(單位:%)
資料來源:Bloomberg, 資料時間2011.6.30.-2021.6.30.
善用定期定額 掌握不定時的利多機會
根據過去20年的歷史統計,醫療保健產業雖然在每年的第二與第四季都會有較佳的表現,但這當中並非季節性因素使然,而是特定企業忽然出現了利多,或是政府臨時的政策制定所影響。換言之,這些變數都是不可掌握的,所以對投資人來說,若要克服特定產業利多或政府政策的變數,定期定額反而是最佳的投資策略。(延伸閱讀:【聽聽看】醫療保健與醫療科技產業 為什麼適合在今年第四季佈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