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掘中國消費新勢力
中國網際網路用戶高居全球之冠
中國官方下半年趨緊的監管政策,不僅引發行業震盪,也讓投資人觀望,中國股市的底氣到底在哪裡,是現階段不少投資人的疑惑。
我們認為,短線雖有監管壓力,但迄今龍頭股價格修正可能已反應大部分監管政策趨緊所帶來的營運衝擊,檢視個股基本面更為重要。
事實上,中國科技企業近年強勢崛起,在全球研發支出國家註1和工業機器人市場註2,分別排名全球第2大和第1大,硬體居全球科技供應鏈重要地位,軟體領域的投資機會也相當多元。
全球網際網路用戶中,中國用戶比例高居全球首位,以8.5億用戶數,遙遙領先第二位印度的5.6億用戶和第三位美國的3.1億用戶註3。
註1 資料來源: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資料日期:2020年9月30日。
註2 資料來源:國際機器人協會(IFR) <2020年世界機器人報告>。資料日期:2020年10月10日。
註3 資料來源:Miniwatts Marketing Group。資料日期:2021年3月31日。
創新科技的應用更為生活化
根據2021年全球數字經濟白皮書,中國去年整體數位經濟規模達5.4兆美元,僅次於美國,位居全球第二,年增幅9.6%,更位居全球第一。
目前,互聯網深入大眾生活,舉凡網上消費、團購、社群、遊戲、叫車、外賣、訂票甚至看房等集多功能於一身的super APP趨勢,讓多數具競爭力的互聯網公司仍是數位化與大消費趨勢下的受惠者。短線上,雖面臨經營成本的上揚與利潤率的壓縮,但長期來看,相關監管反而有助體質改善,並持續受惠市場規模與消費升級,保持長期增長態勢。
隨著疫情讓電子商務的運用加速,可以預見,電子商務、線上遊戲、行動支付和雲端運算的成長空間。更何況,還有新能源汽車、醫療保健等領域,皆可發現創新趨勢的蹤影。
中國市場3大長線投資主軸
主軸1: 科技滲透生活主軸1:科技滲透生活細節
談到中國科技發展,已不再只有智慧型手機和電子商務,人工智慧和雲端運算技術亦逐漸成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面對中美關係微妙變化,中國科技業轉向發展自給自足的實力,希望透過在核心技術上取得突破,來降低對進口軟硬體的依賴程度。
軟體應用:
數位化趨勢已加速電腦軟體在商業及家庭的應用。舉例來說,中國企業目前在網絡安全的投資比例偏低,然而相關領域佔整體科技開支的佔比可望與日俱增。
半導體生產:
中國正積極發展扶植本土科技企業,尤其是原先主要依靠進口的半導體產業。除此之外,5G技術推出,亦為半導體市場需求帶來動力。
乾淨能源應用:
中國正朝向更廣泛的乾淨能源應用的目標邁進,目前,中國在電動車製造業及太陽能設備的運用及生產已佔領導地位。
註4 資料來源:Bernstein分析、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摩根士丹利、摩根資產管理。資料日期:2019年5月31日。
主軸2:追求更高生活品質及消費升級
中國近年來家庭所得持續提升,伴隨中產階層快速崛起,不論在日常生活所需或娛樂方便,都追求更高品質,且「方便經濟」也隨之興起。從銀行服務、購買日用品及奢侈品、線上學習、線上遊戲、交友約會以至旅遊規劃等,中國消費者都可在一站式網上平台完成。再者,年輕的科技達人已逐漸成為全球消費新勢力,社交媒體是塑造中國消費者購物行為的重要一環,原因是消費者會在平台上積極分享意見、為產品評級,並實際分享產品使用情境。
麥肯錫最近的一項調查顯示,中國消費者正在尋求更優質及更健康的選擇,大部分受訪者表示,他們會繼續花費更多時間及金錢,購買安全又環保的產品,並且會吃得更健康。有鑑於新冠疫情持續在全球蔓延,不少消費者留在中國境內消費,而提供優質及小眾品牌選擇的跨境購物平台則愈來愈受歡迎。
消費升級:
中國消費者逐漸累積財富,對優質產品及服務的需求更加殷切,而奶製品、零食、調味料等必需消費品的行業龍頭可望受惠。
註5 資料來源:世界銀行、滙豐。資料日期:2019年5月31日。
網上娛樂:
中國民眾採用寬頻服務日趨普及,愈來愈多不同世代的消費者透過網路和手機尋求娛樂服務。我們相信即時串流和網上娛樂平台的需求或會迅速增長。
註6 資料來源:PricewaterhouseCoopers《中國娛樂及媒體行業展望:2019-2023年》。資料日期:2019年5月。
線下消費:
中國境內的跨省旅遊正重拾動能,可望帶動線下消費,加上海南島在自由貿易港發展計劃下將免稅額增至原先的三倍以上,均推動整體消費需求。
註7 資料來源:新華社<Hainan to raise duty-free shopping quota to 100,000 yuan>。資料日期:2020年6月30日。
主軸3:長線的健康醫療需求
新冠疫情引發的其中一個結構變化,是健康護理服務及產品需求上升,包括健康護理基建、預防治療及疫苗開發。中國健康護理業涵蓋範圍廣泛,相關服務開支可望繼續增長。我們認為,當中有三大總體趨勢最具吸引力。
研發外包:
隨著全球研發外包需求增加,有望嘉惠合約研究及製造商。
醫療設備生產:
在疫情危機下,對優質醫療服務及產品的支出逐漸上升,而中國正在擴張的中產階層,對此貢獻尤為明顯。在這種背景下,醫院及醫療設備供應商可望受惠。
藥品研發:
創新藥品及診症相關的企業,可望受惠於中國長線研發投資。此外,相關專才從海外回歸中國,亦有助推動藥品研發的創新發展,可望促進中國境內的醫藥研發。
註8 資料來源:PricewaterhouseCoopers、Frost & Sullivan、摩根資產管理。資料日期:2019年5月。
法人長線資金增持A股已成趨勢
MSCI自2019年2月底宣布調升中國A股於MSCI系列指數權重,便逐步將A股的權重由起初的2.5%增加至20%,同時納入創業板及科創板在內的個股。隨著中國資本市場持續對外開放,包含A股/H股/ADR等境內外中國股票權重,將持續提高。
除了外資持續增持A股,中國去年公募基金數量與規模雙創新高,目前整體機構投資人佔A股比重已接近50%。未來A股將更趨基本面化,著重長期獲利增長、穩定配發股息、股東權益等趨勢,將主導未來A股投資風格。
摩根提供投資人完整的中國股市投資方案
中國股票基本上可以分為境內市場和境外市場;境內陸股依計價幣別可以分為A股和B股;境外陸股依企業註冊地和掛牌交易所不同,又可以分為H股、紅籌股、民企股和海外中概股,提供投資人相當多元且豐富的選股機會。
摩根基金-中國基金(本基金之配息來源可能為本金)2大特色
特色1 - 全面布局中國股市不漏接
摩根基金-中國基金(本基金之配息來源可能為本金)投資涵蓋中國 A 股、 H 股、民企、紅籌、海外中資股,全面布局中國股市,讓看好中國投資長線漲升爆發力的投資人不漏接。
資料來源:摩根資產管理,「Guide to China 」。資料日期:2021年7月31日。
特色2 - 瞄準中國資訊科技、新消費、醫療保健三大新經濟板塊
剛剛提到的中國新經濟題材,為未來陸股的投資趨勢所在,摩根基金-中國基金(本基金之配息來源可能為本金)瞄準具結構改革與長期成長引擎的投資標的,追求中國新經濟產業長期增長機會。
此外,中國市場擁有長期增長潛力的投資標的多,要參與中國當地特色,唯有仰賴投資團隊主動出擊。摩根基金-中國基金(本基金之配息來源可能為本金)集結摩根兩岸三地大中華團隊資源,由下而上、深入挖掘在地好股,才能深入掌握中國在地科技躍進、消費升級、醫療保健等具漲升潛力的新經濟題材,為投資人挖掘高潛力與特色個股。
資料來源:摩根資產管理,資料日期:2021年8月31日。個股僅為舉例,絕無推薦之意。
摩根中國A股基金2大特色
特色2 - 國內首檔且規模最大的主動式管理 A股基金
當前要布局中國A股,基金的純度是關鍵。只有透過「原汁原味」高度聚焦中國A股的主動式管理的基金,才能直通A股,發掘高潛力與特色股。摩根中國A股基金是國內首檔(成立於 2013年6月)、規模最大(目前規模為159.8 億新台幣)的中國A股基金註9,聚焦A股純度高,投資涵蓋大中小型的A股掛牌企業,並截至今年6月底,基金總持股為95.8%,其中投資上海和深圳二地A股比重合計達88%,透過精選持股策略,瞄準長期增長機會,發揮最大投資效益。
註9 本基金成立於 2013.6.26 ,目前規模為 159.8 億 新台幣,投信投顧公會基金分類為跨國投資股票型 中國 A 股。資料來源: Lipper。資料日期:2021年6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