監管政策霧裡看花?中國基金的新機會反而浮現!
2021年10月
有別於美國今年對基礎建設與民間消費的大力推動,中國卻開始對許多企業巨頭實施政策監管。其實,資本市場向來不歡迎政府介入企業營運,因此股價必然也會提前反應,但即使如此,中國仍堅持要對龍頭企業進行監管,對投資人來說,這些監管到底是夜長夢多,還是短空長多?
與其聚焦個別企業 不如放眼整體行業
摩根資產管理認為,基於中國社會結構的特殊性,不少人對於監管政策多少都有一種霧裡看花的感覺。不過,資產管理業者的任務,並不是去猜測這些政策是否有效,而是在一連串的變化中,替投資人找到具有長期投資潛力的標的。
舉例來說,現階段我們雖然看到官方對一些科技巨頭進行監管,但由於國際環境的關係,中國長期的政策重點反而是聚焦「科技本土化」,並在高階製造業供應鏈中領域占有一席之地。這就代表「進口替代」會成為中國企業下一步的發展重點,特別是在高端科技與製造上,我們會看到愈來愈多本土的新興企業,這反而有助於管理團隊找到更多優質的投資標的。
另外,即使是被監管的龍頭企業,也不表示沒有投資機會。龍頭企業的財務體質與獲利能力,在該行業中依然具有領先地位,所以即使相關企業的股價因此而修正,但在經過適當的沉澱後,反而可以給投資人創造難得的投資契機,這也是為什麼在過去這段期間,即使受到政策監管的衝擊,但內、外資反而逢低承接中國股票的原因。
由此可見,官方監管的目的,是要確保整體行業的發展與企業競爭,中國股市短期的震盪,反而是中長期投資的機會點。(延伸閱讀:中國監管議題對產業及股市的影響)。
長期定期定額 避免讓訊息主宰投資決策
中國股市本來就是一個高波動的市場,對投資人來說政策風險也依舊存在,但中國是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也是資產配置中不可缺少的一環,所以我們必須避免讓訊息去主宰投資決策。因為根據歷史經驗,用訊息主宰投資決策,不但無法在投資上創造安全感,而且還會落入追高殺低的陷阱。(延伸閱讀:追逐市場資訊 投資才有安全感?)
所以,投資中國基金的最佳方式,就是用定期定額的策略先建立投資紀律,再用拉長投資期間的方式參與中國市場的長期回報。
善用中國股市的獨特性 替資產配置加分
投資中國股市的必要性,不只因為它是全球第二大經濟體,更重要的原因,是中國股市在某種程度上可以沖淡全球股市的波動性。
根據統計,若在全球股票的投資部位中,納入一定比例的中國A股,不但可以降低整體股票部位的波動度,而且還可以增添年化報酬率(下圖紅框處)。所以,在資產配置部位中建立中國的股票部位,投資人反而可以利用中國股市的獨特性,替整體的資產配置加分。(延伸閱讀:監管壓力尚存 為何還要布局中國基金?)。
納入中國股市可降低投資組合波動風險並增加年化報酬率
資料來源:FactSet, China Securities Index, Standard & Poor’s.Correlations are based on monthly price return data in U.S. dollar terms for the period 08/31/06– 07/31/21.The efficient frontier returns and volatility are based on the J.P. Morgan 2021 Long-term Capital Market Assumptions (LTCMA) estimates. Guide to China. Data are as of July 31, 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