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變數無礙全球復甦 多元配置全面優化收益
2021年11月
第四季向來是市場上的傳統旺季,但今年卻是在供應鏈應接不暇、能源價格攀升、中、美經濟動能趨緩與聯準會的退場政策中展開。
我們主張從第四季起,市場將面臨五大變數,但這些變數並不會改變全球經濟復甦的格局,風險性資產仍有投資機會,投資人應該要透過多元配置的方式,才能全面優化收益。
林雅慧
摩根資產管理 環球市場策略師
聯準會縮減購債規模對市場有甚麼影響?
對比2013年聯準會退場的背景,現在的情況跟當年略有不同。相同的地方在於全球製造業PMI指數都在擴張、非投資等級公司債的利差也在三百多到四百多個基點之間;但不同的地方在於當年美國十年期公債殖利率還有2.97%,但現在只有將近1.6%、美元指數在當年為80.0,現在卻在94.2、美股S&P 500指數的獲利成長僅有5.3%,但現在卻高達34.4%。(資料來源:FactSet, J.P. Morgan Economic Research, Markit, Standard & Poor's, J.P. Morgan. data covers period of 2010/1/1~2021/9/30, Guide to the Markets-Asia, data reflect most recently available as of 2021/9/30.)
兩相對比可發現當中的差異,就是目前美國十年期公債殖利率較當年偏低、美元走勢也相對平穩、企業獲利較當年更強勁的前提下,聯準會縮減購債規模不至於對市場造成明顯影響。
全球供應鏈不穩定的情況會持續多久?
當前通膨的起因相當複雜,有來自歐、美解封後對商品的大量需求、供應鏈緊繃的壓力、減碳環保的政策以及北半球對能源的季節性需求等。由於上述因素短期內依舊存在,所以市場預期當前通膨的壓力會一直持續到明年中。
不過,隨著各國經濟持續復甦,市場需求也將從製造與貿易轉移到消費與服務,供應鏈的問題可望因此趨緩,美國的通膨預期也將從今年底的4.2%回落到2022年底的2.2%,因此全球經濟陷入停滯性通膨的機率較低。
中國經濟是否穩定增長?
今年第三季中國出抬了一系列監管政策,加上限電拉閘等措施,使得中國九月份的經濟數據不如預期。此外,相關地產企業的債務疑慮,都讓市場擔心中國經濟的增長動能是否還在。
不過,中國政府手上仍有充裕的工具因應相關挑戰,中央與地方政府也嚴格控制發債規模。截至八月底,中央與地方發行的公債額度,加總起來僅占了全年預計發行額度的49.9%,相比2019與2020年皆突破70%額度的水準,可見中國的債務問題已在可控制的範圍。
疫苗施打是否有助各國重啟經濟活動?
疫苗施打已日趨普及。除了歐、美之外,亞洲國家如新加坡、南韓、中國、日本等國的疫苗施打的普及率也開始逐漸趕上,就連原本相對缺乏疫苗的東南亞各國也開始擴大接種,再加上新冠口服藥物的研發也傳出好消息,所以預期各國重啟經濟活動的日期已不再遙遠。
全球經濟放緩對股票與債券投資有何影響?
全球經濟仍在增長的軌道上,各地企業獲利的預期雖會在明年趨緩,但還是會維持7%~10%的正增長的格局。(資料來源:IBES, MSCI, Standard & Poor’s, Refinitiv Datastream, J.P. Morgan Asset Management. Guide to the Markets – Asia. Data reflect most recently available as of 30/09/21.)
在股票部分,基於景氣循環股的反彈與股利率的優勢,相對看好歐洲股市;至於今年以來漲幅稍微落後的亞洲股市,目前除了印度與泰國之外,多數亞股的本益比都還在長期平均值附近,有明顯的價值優勢。
在債券投資部分,隨著美國長債殖利率穩步向上,公債的壓力相對較大,所以投資人還是要把「縮短債券存續期間」當成優先選項。我們看好具備較短存續期間優勢、且違約率已下滑到0.9%的非投資等級債券,同時也建議投資人採取複合債券配置的方式,掌握景氣復甦下多元債券的投資機會。(資料來源: J.P. Morgan Economics Research, J.P. Morgan Asset Management. Guide to the Markets – Asia. Data reflect most recently available as of 30/09/21.)
摩根資產管理2021年第四季投資觀點
資料來源:摩根資產管理。資料日期:2021年10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