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股市:多數類股本益比皆在15年歷史平均值之下
中國官方在地產與防疫政策皆有調整跡象,外資已部分重返中國股市。
全球央行連續激進升息,不但沒有讓通膨受到壓抑,反而還持續加深了全球經濟可能陷入衰退的疑慮。我們認為明年全球經濟還是有望維持低度增長,但在企業獲利大幅下修與較高利率的環境下,高波動的態勢仍會持續。
美國經濟明顯轉弱,但不會陷入大幅度的衰退
歐洲經濟的衰退已然確定,中國經濟有待提振,所以現在市場最關切的,就是美國是否也會同步陷入衰退。根據最新數據顯示,在衡量美國是否進入衰退的六大指標中,目前僅有勞動市場還處在擴張狀態,但其他包括消費者信心、製造業新訂單、ISM非製造業指數與領先經濟指數等指標多明顯轉弱。
過去兩個月,我們雖然看到美國的CPI年增率有逐漸下滑的現象,但核心通膨卻升至40年新高(下圖),因此聯準會也在11月2日升息三碼,這不但會繼續趨使市場資金持續轉向美元資產,也可能會使得企業紛紛縮減資本支出,企業獲利的增長預期也不排除進一步下調,進而增加市場波動。
美國消費者物價指數成分占比(年度變化,經季節性調整)
資料來源:美國經濟分析局,美國勞工統計局,FactSet,聯準會,摩根資產管理。**重啟指家庭以外的住所 + 運輸服務 + 家庭以外的食物;汽車指新車+二手汽車及貨車;住所指住所–家庭以外的住所。《環球市場縱覽-亞洲版》。最新資料:截至2022年9月30日。
美元價格偏貴,但仍會維持強勢格局
以實質有效匯率來看,當前美元的價格已經明顯偏貴,但只要市場對全球經濟出現衰退的預期還在,強勢美元的格局便不容易出現反轉;所以在投資上,就會建議投資人配置以美元計價的固定收益資產以掌握核心收益;特別是美國政府公債、投資等級公司債或非投資等級債,它們雖然在價格上仍會面臨利率上升的風險,但從殖利率的角度來看,這些資產的長期投資優勢反而相當凸顯。
以美元計價的債券為主掌握核心收益
今年以來,無論股票還是債券,都遭受了明顯的價格修正,但從歷史經驗來看,這種股債齊跌的極端狀況絕對不會是常態,特別當市場已經預期明年美國有機會放慢升息步調,這就代表資產配置在明年就有其必要性,尤其現階段多數股票的本益比都已來到15年的平均值附近,各類債券的殖利率也明顯處於歷史平均值之上,所以從中長線的角度來看,只要繼續留在市場上,反而可以掌握較大的投資優勢。
除了新興市場當地貨幣債券之外,其餘所有固定收益資產的殖利率都已明顯高於去年底的位置,其中美國投資等級債券的殖利率超過5%,非投資等級債券的殖利率更是超過9%,即使是較為冷門的不動產抵押貸款證券(MBS)或資產抵押證券(ABS),現在的殖利率也逼近5%,可見用固定收益資產作為核心收益的來源,可以協助投資人在通膨的環境下做好資產配置。
固定收益殖利率(到期殖利率)
資料來源:彭博財經社,FactSet,ICE美銀美林,摩根大通經濟研究,摩根資產管理。圖例中的「美國投資級別債券」為彭博美國綜合信貸 – 投資級別公司債指數,「歐洲投資級別債券」為彭博歐元綜合信貸 – 公司債指數,「亞洲投資級別債券」為摩根亞洲信貸投資級別債券指數,「全球投資級別債券」為彭博全球綜合 – 公司債指數,「美國非投資等級債券」為彭博美國綜合信貸 – 非投資等級公司債指數,「美國資產抵押證券」為彭博美國綜合證券化 – 資產抵押證券指數,「美國不動產抵押貸款證券」為彭博美國綜合證券化 –不動產抵押貸款證券指數,「歐洲非投資等級債券」為彭博泛歐非投資等級債券指數,「亞洲非投資等級債券」為摩根亞洲信貸非投資等級債券指數,「全球非投資等級債券」為ICE美銀全球非投資等級債券指數,「當地貨幣新興市場債券」為摩根政府公債指數 – 新興市場,「新興市場美元債券」為摩根新興市場債券全球指數,「亞洲美元信貸」為摩根亞洲信貸指數,「美元中國境外信貸」為摩根亞洲信貸中國指數。存續期是用以計量固定收益投資價格(本金的價值)對利率變動的敏感度,並以年為單位。利率上升令債券價格下跌,反之亦然。殖利率概無保證,殖利率為正值並不代表報酬為正值。過去的表現並非目前及未來績效的可靠指標。《環球市場縱覽 - 亞洲版》。最新資料:截至2022年9月30日。
用高股息股票掌握股票資產的穩健收益
受利率環境影響,不少企業已下調了獲利預期,市場預估美國與歐洲在明年的企業獲利成長年增率將與今年持平,分別為8%與2%,亞太(不含日本)的企業獲利為增長7%、新興市場則為4%,都明顯較2021年走弱許多(見下圖);所以在股票資產部分,目前較青睞的策略就是以高股息股票為核心,並搭配美國與亞洲股票的價值優勢作為中長期投資的策略。
各區域企業獲利成長(每股盈餘,年度變化,共識企業獲利預測)
資料來源:FactSet,MSCI,標準普爾,摩根資產管理。所用亞太(日本除外)、新興市場、歐洲及美國股票指數分別為MSCI亞太(日本除外)指數、MSCI新興市場指數、MSCI歐洲指數及標準普爾500指數。所用共識企業獲利預測為FactSet的曆年估計。調整基準為當前未呈報業績年度。企業獲利預期淨調整比率等於(上調企業獲利預期的企業數量 – 下調企業獲利預期的企業數量)/ 被調整企業獲利預期的企業總數。過去的表現並非目前及未來績效的可靠指標。《環球市場縱覽 - 亞洲版》。最新資料:截至2022年9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