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退休生活的八大法則
掌控自己的退休節奏
想達成理想的退休目標,需要紀律嚴謹地規劃儲蓄、花費與投資;但由於台灣的退休環境持續在變化,這些規劃往往讓人覺得難以落實。
面對瞬息萬變的環境,專業財務顧問能協助您聚焦在最重要的面向,並與您一起妥善規劃未來的財務願景。
1. 專注可控因素:退休準備其實可以很輕鬆
大部分的人都知道「退休規劃」很重要,卻又覺得退休規劃太複雜、難以執行。為什麼呢?
因為完善的退休規劃牽涉到許多因素,但許多人過度聚焦在他們無法掌握的因素,例如退休時機、政府的稅賦政策、甚至是市場狀況與投資報酬率,導致他們充滿焦慮並缺乏方向感,最終影響到實際的規畫效果。所以,您必須優先專注在可控因素,降低退休金準備的難度。
每個人終其一生,都需要在儲蓄和花費上取得平衡。除了退休,生活中的其他需求與家人的長期開銷,都是您人生中重要的財務計畫(例如:孩子的教育、購置房屋、出國旅行、長期進修等)。所以,選擇一個能隨著時間而變化的資產配置策略,以及因時制宜的財務計畫,對您的財富累積至關重要。
2. 及早準備:擬定投資計畫,預約無憂退休(一)
定義目標並擬定計畫:檢查您的退休進度
打造全方位的退休計畫並不難,最重要的是要「及早開始」。只要確立方向,您的退休計畫將引領您達成財務目標,並隨時檢視進度和成效。即便經濟大環境以及您的生活發生變動,退休計劃也能提供相對的指引。
請檢視您的退休進度,瞭解自己應投資多少金額,才能確保在未來長達30年的退休生活中保有退休前的生活水準。要瞭解您需要投入多少錢,請查閱圖中的表格,找到您目前的年齡與家庭年所得的交叉點。
下表的退休進度金額,是假設您會為了您的退休而投資您目前年收入的10%、退休前的長期投資平均回報為5%、及退休後的長期投資平均回報為4%。若您預留的投資金額少於10%,或是您預計的投資回報率較低,您可能需要準備更高的金額,才能保持退休生活的品質。因此,您應該考慮在長期增長資產上投入更多的金額,方可獲得舒適的退休生活。
如果您今天的退休存款低於清單中相應的退休應投資的金額,或者與您明天的退休願景截然不同,請與您的投資顧問一起調整計畫。請務必定期查看和更新您的退休計畫。謹記要為退休多保留儲蓄,因為您越早開始儲蓄,您日後儲蓄的壓力就更少。
2. 及早準備:擬定投資計畫,預約無憂退休(二)
請檢視自己退休後的花費需求
若您距離退休還有一段時間,不知如何估算退休後的消費水準,您可依據退休前的收入乘上一個比例,來估計退休後的生活消費。通常,退休後的花費需求一般較退休前低,因為您可以省下許多工作上相關的支出,或是您已經付清了房貸。所以您只需要解決一個問題:退休後的收入從何而來?
本圖模擬的是您退休時的所得替代率。紫色部分為台灣勞工保險可為您提供的所得金額,所得較低者替代率較高,所得較高者則替代率較低。藍色部分為預估您個人需要存下的收入,可能透過勞工退休金(包括雇主提撥金額),或是您所擁有的儲蓄與投資。若您有其他來源的所得(如房地產或家人資助),將可進一步降低您的所得替代率。
3. 一定要投資:活化您的既有資產
台灣的家庭財富中,占比最高者為現金和存款。根據2018年台灣家庭財富調查報告,將近40%台灣家庭的金融資產均是現金及儲蓄。
雖然現金可以讓人覺得「安心」,但每年的通貨膨脹都會降低現金的購買力,因此持有過多現金,反而較難應付長遠的退休生活。此外,商品的價格往往呈現長期上漲的趨勢,如果您持續抱持現金及儲蓄,反而會造成資產「縮水」。
過去15年,雖然存款的利率稍微勝過通貨膨脹率,但報酬率遠不如將部分的財富用來投資股票,或是廣泛分散於股票與債券。建議您將部分現金支應短期支出與急用,並搭配分配得宜的長期投資組合,來滿足您未來的財務需求。
4. 根據目標調整策略:依據複利效果制定您在不同階段的財務目標
每個人在不同的階段,都會有不同的財務目標要達成。例如:結婚、教育經費、購屋、長期進修或退休。無論您的年齡為何,您都可以將這些目標分為短、中、長期目標。
請先依據各目標的優先順序,決定把多少存款分配給各個目標。接下來,請針對這些目標擬定一份投資計畫,善用更長的時間複利,存到長期目標所需費用。
提醒您,您也務必存有由短期投資及由儲蓄所組成的準備金,以便支應急用開銷,避免未來突然需要高額資金時,被迫賣掉其餘資產。
5. 善用資產特性:混合投資最適合作為退休金準備
股票真的是高波動嗎?債券真的是低波動嗎?要看你的投資期間而定
雖然市場可能會在某個時期績效不如預期,但根據歷史經驗,只要把投資時間拉長,仍可期待穩定的報酬。本圖便說明此一概念。自1950年以來,單年度的股票投資報酬率波動極大(從+47%到-39%);而過去69年來,股票與債券混合的投資組合,其5年以上滾動報酬率均未曾出現負值。換言之,如果分散投資並持續持有,投資報酬率的波動幅度較低、報酬較穩定。
重要免責聲明:投資人不應預期未來的報酬率會與過去相當,以債券而言尤其如此,因為現在債券的殖利率比過去低。
6. 長期動態的投資:因應市場變化做出最佳配置
生活中所經歷的投資風險,都會隨著時間而有不同變化。您的資產配置策略應保持動態,以即時因應當前最重大的風險。
當您距離退休還有一段時間時,是最有能力追求較高成長投資的時候,但同時也會面臨無法穩定儲蓄,或受到其他臨時支出幹擾的風險。而當年紀漸長時,對於市場波動與退休時機也會開始比較有感,因此您需要仰賴長期動態的投資組合,一來提供目前的收入,二來也能同時維持未來的成長。
7. 納入長壽風險:長命百歲是福氣也是挑戰
活得越久,需要資產支援的時間也越久。
在年齡65歲的夫妻中,其中一人可活到80歲的機率為92%,活到85歲或以上的機率為80%。如果您65歲時身體健康,而且家族有長壽史,您的退休計畫至少應規劃30年或更長時間的生活費用。
長壽對退休決策的影響至關重要。何時退休、如何善用時間、如何投資以及是否需要長期護理。這也表示,您的投資組合在您退休後仍須持續成長,才能跟上通貨膨脹的腳步,並降低您在有生之年就把錢用完的風險。
8. 定期調整計畫:降低退休後的市場與提領風險(一)
同樣都是準備退休金投資,在您退休前,長期的「平均」的報酬很重要;在您退休後,年度報酬的「順序」更關鍵。報酬順序的不同,會影響您退休後資產持續時間的長短以及財富傳承。因為,退休前您的主要任務是儲蓄,但在退休後,您卻是要從投資組合中提取現金來使用。
在下一頁提供的三種範例中,它們的長期平均報酬都相同,但因為年報酬的順序不同,使每個人最終的提領年限卻會產生極大的差異。
何如將報酬順序風險降低到最低程度?您可能需要在退休前幾年,就開始定期調整投資組合,透過分散資產配置的方式以減少它的波動性,譬如減少對風險性資產的投入,並且在退休後保持這一風格。
當然,您也可以考慮在市場比較差的時候減少花費,或減少提取金額。
8. 定期調整計畫:降低退休後的市場與提領風險(二)
彈性安排退休所得
您的投資方式和退休消費水準息息相關。假設退休初始每年從總資產中提領4%*,若投資方式過度保守,在通貨膨脹以及退休期間持續花費之下,可能會出現錢提早用完的風險。如果退休初期就面臨市場下跌,可能無法維持每年5%或6%的年提領率。
與其每年固守靜態投資組合與年提領率,您可以參考更靈活的做法,譬如可以反映年齡增長的開銷轉變、或是在市場下跌時少花一點、在市場復甦時多花一點,讓您的退休金所得也可以因環境變化而靈活調整。
*備註:4% 規則規定在退休的第一年,個人提取率為4% 最初投資組合價值,並每年通過通貨膨脹率增加這金額以保持購買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