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目前美國和亞洲各地之間的利率差已升至數十年來的高位,因此區內央行並不急於在聯準會之前降息。
最近數季,亞洲的物價壓力有所緩和,讓區域內大部分地方的通膨率皆符合官方通膨目標範圍。然而,由於目前美國和亞洲各地之間的利率差已升至數十年來的高位,因此區內央行並不急於在聯準會之前降息。結果是亞洲市場出現資本外流,導致當地貨幣兌美元走弱。由於美元走勢強韌,投資人可能不太願意承擔與投資亞洲當地貨幣資產相關的外匯風險。2024年迄今,一些亞洲貨幣兌美元匯率已跌至多年低位,尤其是新台幣和韓圜較年初分別已貶值5.0%和4.9%。
短期內,市場可能會繼續根據「利率長期走高」而重新定價,導致美國長期殖利率橫向整理,這可能會加劇亞洲的資產價格和金融狀況波動,再加上亞洲貨幣持續貶值,這些因素皆可能會提高亞洲區域央行寬鬆政策的門檻。
話雖如此,央行仍可利用其他政策工具,例如直接干預外匯市場或把短期利率相對政策利率維持在較高水準。在某些情況下,一些央行可能會調升政策利率,例如印尼央行為了維持金融穩定而於4月升息。投資人應時刻保持警惕,成熟市場成長持續強勁且通膨持續,讓政策利率有長期走高的風險,從而削弱新興市場經濟體的資金流入,並推延新興市場經濟體啟動寬鬆貨幣政策周期。
從中期來看,聯準會啟動降息周期有可能成為亞洲資產的轉捩點,例如更強勁的資本流入有望讓當地市場產生正報酬,並緩解亞洲貨幣的貶值壓力。此外,如果美元隨後走弱,也可能為亞洲央行在明年初創造降息空間。
大多數亞洲經濟體的通膨已穩定回落至央行目標範圍
圖表4:通膨和央行通膨目標
按年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