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會引致甚麼經濟影響和政策反應?
此時此刻,遏制新型冠狀病毒的傳播仍然是中央政府的當務之急。抗炎防疫固然重要,但企業面臨消費活動停頓的巨大壓力,中央政府也需儘快開始解決疫情引發的經濟下滑問題。通常,內地廠商會在農曆正月十五日,即2月8日(星期六)之後才恢復生產,因此將農曆新年假期延長至2月10日也許不會對製造業產生太大影響。另外,近日來的防疫醫療用品加速生產也將有助抵消部分負面影響。但是,若進一步延長春假或限制人員流動,則可能會對工業活動帶來衝擊。
由於多個地方採取封城措施,服務業首當其衝,其中餐館、電影院、培訓機構和購物中心等核心部份承受的影響最嚴重。根據過往資料,2019年農曆新年假期期間(2月4日至10日),商品和餐廳的零售總額達人民幣1萬億元,旅遊業收入為人民幣5,139億元,電影院票房收入為人民幣59億元。這些消費項目總計佔2019年第一季度名義GDP人民幣21.8萬億元的7%左右。
到目前為止,經濟壓力主要集中在服務業的中小型企業身上。中小型企業在工資、租金、利息和社保費用繳款等剛性支付巨大,正面臨著現金儲備枯竭的局面。因此,當前的應對政策主要是針對為中小型企業提供短期資金支持,緩解現金流緊絀的困難。隨後,當局可能會採取更多財政和貨幣刺激措施來提振經濟增長。
包括蘇州在內的一些地方政府正在調整地方資源,盡其所能支援中小型企業渡過難關。這些措施的理念是在不同範疇內減輕中小型企業的負擔。關鍵措施包括:1)敦促各商業銀行的當地分行把發放於中小型企業的貸款實行延期償付,並降低借貸成本;2)對承租國有資產類經營用房的中小型企業,第一個月房租免收、第二個月房租減半;3)有困難的中小型企業可免納房產稅和土地使用稅,並可延期交納稅款。鑒於地方政府權力有限,這些措施也許無法提供足夠的救濟,因此中央政府應當介入,並逐步把其先前的刺激措施升級。
在中央層面,中國人民銀行在2月3日率先下調逆回購利率10個基點,是引導商業銀行降低貸款利率的關鍵舉措。我們預計在未來幾個星期內,商業銀行將進一步降低中期借貸便利利率,之後緊接會降低最優惠利率。可是,人行在2月3日向市場注入的流動性看來不足以緩解投資者的憂慮。儘管人行今日開展了人民幣1.2萬億元的逆回購操作,但淨注入額只是人民幣1,500億元。早前,監管部門作出視窗指導,勸喻基金公司在不必要的情況下不要減持股份,進一步使市場流動性緊絀的問題加劇。結果是銀行間市場回購利率微升。因此,我們預計存款準備金率將再次下調,以進一步降低融資成本。
圖1:增長預計將放緩
資料來源:FactSet,中國國家統計局,摩根經濟研究,摩根資產管理。
反映截至2020年2月3日的最新資料。
貨幣政策的不碓定性的關鍵,在於政府對房地產市場的態度。假如政府仍然希望抑制房地產泡沫,那麼人行可能會更依賴定向的流動性注入。中小型企業貸款可能成為人行確定對特定銀行的再貸款額度或存款準備金率的標準。另一方面,如果中央政府決定放鬆對房地產市場的管控,未來可能會大規模、全面地向市場注入流動性。
在財政政策方面,鑒於有龐大的中央稅收而且地方政府的負債率高企,中央政府這次應承擔主要責任。到目前為止,儘管我們尚未看到明確的減稅措施推出,但是人們普遍預計,增值稅和社保費用的繳付以及年度企業所得稅匯算清繳將會延期。政府可能會進一步推出針對中小型企業的增值稅和企業稅優惠政策,以提振今年餘下時間的經濟增長。由於中央政府的槓桿率低於17%,因此特別國債還有寬廣的發行空間,用以彌補減稅導致的財政赤字。
投資啟示
投資者很可能會關注疫情爆發對近期經濟的影響,以此推斷企業的盈利表現。至關重要的是,投資者要明白到中國當局擁有充足的資源用於抗疫和保經濟,能夠抵消某部份的負面經濟影響。一旦新型冠狀病毒新增病例穩定下來,政府各種支持措施將有助於促進經濟復蘇。
總體而言,這意味著,鑒於新型冠狀病毒新增確診病例持續增加,中國股市短期內仍將承壓。在這情況下,亞洲投資者需要注意的是,切勿集中投資在某一特定地域,並應該分散投資在多種資產類別之上。在最近幾個星期,全球固定收益在這一方面能夠為投資者提供一定的保護。儘管信貸息差擴大,但無風險利率下降為投資者帶來了正回報。長線投資者應密切關注疫情穩定的訊號,並重新聚焦中國以至整個亞洲的長期結構性增長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