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望未來,亞洲各國央行是否會進一步放寬貨幣政策?
未來幾週,預計冠狀病毒疫情的爆發對亞洲其他地區的經濟影響將更趨明顯。
由於在春節假期後工人仍難以順利復工,故中國製造業恢復生產可能會有所延遲,這意味著亞洲以至環球供應鏈的某些環節可能會受到干擾,其中汽車製造業已面臨零部件短缺。此外,中國消費者的需求變化也對亞洲的旅遊業等特定行業造成衝擊。
亞洲各國央行於2019年一直積極採取寬鬆政策。隨著2019年末經濟態勢趨於穩定,我們認為環球央行會放緩降息的步伐。話雖如此,萬一確實需要降息,亞洲和新興市場的央行比成熟市場的央行擁有更大的降息空間。例如,某些亞洲和新興市場的長期政府債券孳息率(例如10年期)的實際(或扣除通脹後)孳息率仍為正數。反觀成熟市場,長期債券孳息率實際上大多為負。(詳見下圖)
資料來源: FactSet、各大央行、摩根資產管理。*實質孳息率基於各相關市場的過去12個月平均消費物價指數計算,涵蓋2018年12月31日至2019年12月30日的數據。名義孳息率為各相關市場的10年期政府債券收益率。過往業績不是當前和未來結果的可靠指示。《環球市場縱覽 - 亞洲版》。反映截至2020年1月31日的最新數據。
最近爆發的疫情對亞洲各國央行構成壓力。2月3日,中國率先把公開市場操作利率下調10個基點。此外,中國還啟動一項專項貸款計劃,通過商業銀行向正在抗擊疫情的行業提供資金。我們預計,在未來幾週內,中國將進一步降低特定行業的利率並下調存款準備金率,以減輕對經濟的損害,並在疫情得到控制後促進經濟復甦。
同時,菲律賓和泰國的央行也將政策利率下調25個基點。兩間央行都將疫情爆發作為決定降息的因素之一。新加坡金融管理局重申其政策立場是適當的,即以新加坡元匯率而非利率作為政策槓桿,但在當前架構內,新加坡元仍有貶值的空間。
亞洲各國央行並未因冠狀病毒的爆發而全部採取寬鬆措施。印度儲備銀行已通過一年期和三年期融資操作,為市場注入140億美元現金,該操作與歐洲央行的長期再融資操作類似。此舉旨在解決流動資金緊縮的狀況,並希望對經濟的支持力度更大,儘管目前印度僅有3例確診病例。
概括而言,截至目前,我們對亞洲各國央行在2020年會進一步放寬貨幣政策的觀點已得到印證。冠狀病毒的爆發加速了寬鬆措施的推行,並可能在未來幾週甚至幾個月內加劇這種情況。
投資啟示
隨著現金回報率持續下降,亞洲各國央行進一步放寬貨幣政策,將為亞洲投資者帶來更多挑戰。雖然亞洲政府債券收益率正在消化進一步降息的影響,但相對於發達市場政府債券,其利差仍具有吸引力。
自1月中旬以來,受市場新一輪避險情緒的影響,印度盧比和印尼盾等高收益亞洲貨幣兌美元持續堅挺。相比之下,新加坡元和韓元等具有較高出口依賴性的貨幣則承受更大的壓力。總體而言,亞洲進一步降息的前景表明,亞洲固定收益所屬的資產類別,或許能夠在當前經濟充斥不確定性的時期為亞洲投資者帶來分散投資的裨益。除政府債券之外,優質的企業債券亦可具備抗跌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