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病毒爆發下,亞洲經濟增長會否脫軌?
隨著新型冠狀病毒疫情不斷演變,令人心情喜憂參半。好消息是,中國新增確診病例數量正在下降,而且康復人數多於感染人數。壞消息是,韓國、日本、義大利和伊朗等其他國家的感染人數正在增加。
投資者或擔憂疫情對全球經濟的影響可能更加深遠。此外,日本和美國初步的2月份採購經理指數出乎意料地低。10年期美國國債孳息率自2019年9月以來首次跌穿1.5%,同時30年期美國國債孳息率跌至1.91%,創紀錄低位。標普500指數於2月24日下跌3.4%。當天,整體歐洲主要股市也下跌3-4%。
中國方面,如下圖所示,根據交通和煤炭消耗量等高頻每日資料,中國的經濟活動正在緩慢復蘇。但基於中國各地多個城市仍採取隔離措施,復工仍面臨不少困難。由於工人不足,部分製造業的產能仍遠低於正常水準。工廠如需復工,亦必須提供必要的防護措施,以防止工人感染新冠病毒。上述因素意味著,內地製造業可能需要數周的時間才可全面恢復產能。這或將進一步削弱中國於2020年第一季度的整體經濟增長,並提高亞洲經濟增長的下行風險。
中國境外各國感染人數的增長,也有可能抑制消費和製造業活動,而所影響的程度則取決於各地政府遏制疫情和提供經濟支援的速度。部分亞洲央行和政府正在積極運用更多手段刺激經濟。
例如,中國人民銀行一如預期將貸款最優惠利率下調10個基點。中國中央和省級政府已著手減免增值稅、社保費用繳款、租金及其他費用,以減輕企業負擔。新加坡政府公佈2020年預算案時,預計財政赤字將達109億新元,占其GDP的2.1%,為自1997年以來的最大規模。香港政府宣佈向受疫情影響最為嚴重的企業提供援助,涉及300億港元。其他亞洲區央行和政府也採取了類似措施。
從各地政府的政策支持和疫情性質來看,我們預計亞洲國家2020年第一季度的經濟增長將大幅下滑,然而,一旦疫情得以控制,經濟或將會迅速反彈。
資料來源: Wind、摩根資產管理。
CNY = 中國農曆新年。
反映截至2020年2月19日的最新數據。
投資啟示
鑒於疫情存在不確定性,亞洲投資者目前應保持均衡的資產配置。未來幾周,若更多國家/ 地區出現感染人數上升的情況,則有可能引發市場的避險情緒。義大利的感染人數不斷增多,也使歐洲和美國投資者關注感染人數上升所帶來的全球影響。
我們可以從最近幾周中國的市場反應推斷,在環球市場中,必需消費、房地產和醫藥板塊的股價相對而言將更加穩健,抗跌力更高。由於疫情削弱消費者信心和損害經濟活動,消費者非必需品、工業、物料和能源板塊可能受到的衝擊更大。
鑒於固定收益的無風險利率極低,投資者可能會繼續追求收益率及收入。新興市場和亞洲區央行擁有更大的降息空間,這將有利於新興市場和亞洲固定收益產品。儘管企業信貸息差收窄,反映估值較高,但成熟市場企業債券也受益於低收益率的市場環境。相對於優質債券,疫情引發投資者對經濟成長的擔憂,可能對高收益企業債券的影響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