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息時代」下中國債市展現吸引收益機遇
新冠肺炎帶來的經濟打擊令全球央行大刀闊斧地減息及採取量化寬鬆的政策,令到利率急跌。企業盈利倒退亦使不少管理層迫不得已地降低,甚至取消派息。因此大家收息的選擇越來越少。 其實不少投資者可能還未有留意到一個近在眼前的收息渠道,就是中國市場的債券。
中國的債券市場在過去20年發展迅速,已超越日本成為全球第二大的債券市場1。與此同時,債券通的啟動及一些環球指數開始包括中國債券,我們相信外資流入帶來的機會依然吸引。尤其是中國普遍債券息率往往高於區內其他地區同類型債券2,在全球投資者在積極狩獵收益的時候,中國債券的吸引力更加明顯。同時我們亦留意到中國債券和環球債券及股票的相關度比較低,在資產配置加入中國債券可以為投資組合分散風險。
圖1:中國債市規模為全球第二大
五大債券市場(按市值計算,萬億美元)資料來源:摩根資產管理,國際結算銀行,截至2019年第三季。
圖2:觀乎亞洲美元信貸市場,中國債券的收益水平亦見不俗
資料來源:摩根大通,穆迪,標準普爾,摩根亞洲信貸指數數據,截至31/03/2020。收益率並無保證。正收益率並不代表正回報。
當然債券亦有分政府債及企業債,企業債的息率較高但投資者需要面對企業違約的風險。中國的債券市場亦是一樣。不少高收益,但信貸評級較低的企業債屬於房地產板塊,它們的負債偏高,而且中央政府對於房地產「只住不炒」的方針應該不會有太大的改變,因此投資者需要小心選擇一些實力較強的企業。除了要多選擇一些信貸評級較高的企業債以外,投資者應該將資金分散投資到不同行業及板塊以控制風險。投資的企業數目越多,每家公司的投資份額越細,面對個別企業違約的風險亦更容易控制。
1 資料來源:摩根資產管理,國際結算銀行,截至2019年第三季。中國債市規模由2000年約2,146億美元增至2019年第三季約13.9萬億美元。
2 資料來源:摩根大通,穆迪,標準普爾,摩根亞洲信貸指數數據,截至31.03.2020。收益率並無保證。正收益率並不代表正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