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在經歷頗具挑戰性的2022年之後,投資者殷切寄望2023年的市場環境得以好轉。這在一定程度上是合理的,年初至今,固定收益和股票雙雙錄得適度回報。美國聯儲局和全球多數央行似乎正在邁近加息週期的尾聲。中國正在走出新冠疫情帶來的經濟低迷。對於未能按計劃實踐的投資理念,值得研究箇中原因以及是否應對這些觀點加以修正及調整。這包括中國股市相對於美國股市表現落後,以及優質固定收益工具的表現尚未跑贏高收益企業債券。
在2023年年中展望中,我們將會回顧已經實現和尚未按計劃實踐的觀點。我們將分享我們對環球經濟和政策的最新展望,以及未來6-12個月對投資者的啟示,希望這將有助於我們客戶在考慮資產配置時掌握適當資訊。
我們目前面對的情況.....
現金跑輸股票和固定收益的多元化投資組合
我們在2022年底曾提出,現金不可能一直跑贏債券和股票的多元化投資組合。雖然許多投資者可以從定期存款中獲得3-4%的年化回報率,但今年首五個月,股債投資組合的回報率較現金高出2.2%。股票和債券過高的估值回落,是一個重要的推動因素。這有助防止再次出現2022年的負回報,尤其是在固定收益方面。由於各國央行或不會急於在未來6-12個月內大幅減息,現金可能仍具一定的吸引力。儘管如此,我們相信股票和債券的多元化投資組合仍頗有機會跑贏現金,並更偏向於固定收益。
現金跑輸股票和債券的多元化投資組合
圖1:各資產類別回報
資料來源:彭博財經社,道瓊斯,FactSet,摩根經濟研究,MSCI,摩根資產管理。
「多元化」組合設定為以下比重:20%為MSCI世界指數(成熟市場股票),20%為MSCI綜合亞太(除日本)指數(亞太股票(除日本)),5%為MSCI新興市場(除亞洲)指數(新興市場股票(除亞洲)),10%為摩根新興市場債券環球指數(新興市場債券),10%為彭博巴克萊綜合債券指數(環球債券),10%為彭博巴克萊環球高收益企業債券指數(環球高收益企業債券),15%為摩根亞洲信貸指數(亞洲債券),5%為彭博巴克萊美國綜合信貸 – 投資級別企業債券指數(美國投資級別債券),以及5%為彭博巴克萊美國國庫券指數 – 1至3個月期國庫券(現金)。多元化組合假設每年重新調整配置。所有數據均為所指時期的美元計總回報。10年「年化回報」以總回報數據計算,10年「年化波幅」以價格回報數據計算,代表截至最近一個月底的數據。有關指數定義,請參閱本文件最後。過往表現並非當前及未來業績的可靠指標。多元化投資並不保證投資回報,亦不能消除虧損風險。
《環球市場縱覽 - 亞洲版》。反映截至31/05/23的最新數據。
貨幣緊縮政策的結束
在經歷數十年來最激進的同步貨幣緊縮政策之後,越來越多的跡象顯示,環球央行的加息週期正接近尾聲。根據聯儲局的說法,通脹正在逐步回落。更重要的是,高利率令部分中小型區域銀行資產組合中存款的弱點暴露出來。這轉而迫使銀行收緊貸款標準,增加經濟衰退的風險和潛在嚴重性。因此,聯儲局需要在2023年下半年採取更為均衡的貨幣政策,並可能需要考慮在2023年底或2024年初減息,以保持經濟動能。
其他成熟市場和新興市場央行的加息週期,同樣接近尾聲。這些經濟體面臨的下行風險也許相對沒有那麼嚴重,至少在短期內如此。而需要減息的空間也因此更小。
中國經濟復甦
中國經濟在2023年第一季度反彈,本地生產總值(GDP)增長4.5%,幅度勝過預期。不出所料,消費開支在2022年支出大幅削減後,到今年再次活躍起來,並帶動經濟增長。儘管如此,許多人認為本輪經濟復甦並不全面。營商信心仍然審慎,導致私營企業投資疲弱。雖然房地產行業已經靠穩,但從建築到房屋銷售的經濟活動仍大幅低於2021年的水平。受惠於低通脹環境,中國的貨幣和財政政策依舊帶來支持作用。
美元走弱
美元指數繼2022年第四季下跌7.7%後,已然表現持平。隨著其他成熟市場央行將政策利率下調至更接近聯邦基金利率的水平,美元相對於主要貨幣的利率優勢減少,促使估值過高的美元出現調整。
美元仍在貶值
圖2:美元及利率差異
資料來源:FactSet,經合組織,Tullett Prebon,WM/Reuters,摩根資產管理。
*所示美元指數是指主要貿易夥伴貨幣的名義貿易加權指數。主要貨幣是:英鎊、加元、歐元、日圓、瑞典克朗及瑞士法郎。
**成熟市場孳息率為澳洲、加拿大、法國、德國、意大利、日本、瑞士及英國的10年期政府債券孳息率的本地生產總值加權平均。
過往表現並非當前及未來業績的可靠指標。
《環球市場縱覽 - 亞洲版》。反映截至31/03/23的最新數據。
......未按預計發展的觀點(尚未實現?)
中國股市相對於美國股市表現落後
我們在今年初時認為,美國和中國的經濟增長前景和政策利率均各有不同,這應有利中國股市取得勝於美國股市的表現。兩地股市未來12-18個月盈利表現的整體方向,亦反映同一結論。截至撰寫本文時,該觀點尚未實現。MSCI中國指數和滬深300指數分別下跌9%和3.7%,而標普500指數年初至今(截至2023年5月底)則上漲9.6%。
在更廣泛的層面上,我們可以將中國股市的表現失利歸結為兩個因素。第一,投資者對中國經濟復甦的可持續性存疑,尤其是在缺乏企業投資和房地產市場活動支持的情況下。這導致盈利預測自今年初以來一直下調。第二,中美之間持續的地緣政治緊張局勢,也在一定程度上令國際投資者不願增持中國在岸和離岸股票。許多國際投資者傾向通過在歐洲和日本股市的投資動向,來反映其對中國和亞洲經濟重啟的看法。
即便如此,在指數層面的表現外,部分市場動態仍值得投資者關注。在中國,國有企業在政府措施的推動下,得以改善財務表現,因此股價出現反彈。2023年年初至今,銀行、能源和電訊公司均跑贏大市。然而,科技行業仍需要時間證明,其已完全克服兩年前的不利監管因素。
至於美國,股市上漲基本上由少數超大型股所推動。今年首五個月,標普500指數90%以上的升幅由八間公司(主要為超大型科技公司)貢獻。在經濟疲弱的環境下,投資者紛紛把資金投入盈利能力穩定的大型科技公司。政府債券孳息率有所下降,亦使這些公司估值上升變得合理。話雖如此,缺乏盈利的公司仍然會遭到冷落。
中國股市相對跑輸美國股市
圖3:環球及亞洲股市回報
資料來源:FactSet,MSCI,標準普爾,摩根資產管理。
回報為基於MSCI指數之美元計總回報,惟美國基於標準普爾500指數之回報,中國A股基於滬深300指數之美元計回報。中國回報基於MSCI中國指數。10年「年化回報」及「年化波幅」以總回報總額數據計算,代表截至最近一個月底的數據。過往表現並非當前及未來業績的可靠指標。
《環球市場縱覽 - 亞洲版》。反映截至31/05/23的最新數據。
相對於優質固定收益債券,高收益企業債券仍保持抗跌力
儘管美國經濟衰退的風險升溫,但年初至今,美國高收益企業債券輕微跑贏投資級別債券。這兩類企業債券的企業信貸息差保持穩定。高收益債券具有較高票息的優勢,但被美國國庫券孳息率下降局部抵銷,這對投資級別債券有利。我們認為,在當前水平,美國高收益債券的信貸息差反映良性的經濟情境,不過息差進一步擴闊的風險仍然高企。
美國高收益企業債券保持抗跌力,信貸息差靠穩
圖4:債券回報構成
最近6個月
資料來源:摩根經濟研究,摩根資產管理。
圖例中的「亞洲美元高收益債券」為摩根亞洲信貸高收益債券指數,「新興市場美元企業債券」為摩根新興市場企業債券指數,「新興市場美元債券」為摩根新興市場債券環球指數,「亞洲美元企業債券」為摩根亞洲信貸企業債券指數,「中國離岸美元信貸」為摩根亞洲信貸中國指數,「成熟市場美元高收益債券」為摩根成熟市場高收益債券指數,「美國高收益債券」為摩根美國本地高收益債券指數,「新興市場本幣債券」為摩根政府債券指數 – 新興市場環球多元化,「成熟市場本幣主權債券」為摩根政府債券指數 – 成熟市場。過往表現並非當前及未來業績的可靠指標。
《環球市場縱覽 - 亞洲版》。反映截至31/03/23的最新數據。
我們對2023年下半年的經濟及政策觀點
我們對環球環境的最新觀點與2023年初時大致相似。在美國,高企的利率正為經濟添加壓力,尤其是涉及企業投資和房地產行業的領域。鑑於就業市場穩定,消費開支可能仍是穩健的經濟支柱。銀行業的壓力或繼續成為一個不利因素,而收緊貸款限制或會對各種經濟痛點帶來進一步的壓力。
因此,聯儲局或有需要重新評估其利率政策,並決定是否在今年稍後逆轉部分貨幣緊縮政策。為完全消除通脹壓力,聯儲局可能選擇維持目前的貨幣政策,即使這會導致溫和的經濟衰退。然而,倘若美國經濟陷入嚴重的收縮,例如由銀行業壓力加劇帶來的收縮,則聯儲局或需採取更進取的行動來支持經濟。
聯儲局政策面臨的風險,是在更長時間內維持高利率
圖5:聯邦基金利率預期
市場對聯邦基金利率的預期
資料來源:彭博社,FactSet,美國聯儲局,摩根資產管理。
市場預期由截至31/03/23的市場隱含政策利率得出。所示聯儲局預測為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成員預測值的中位數。
《環球市場縱覽 - 亞洲版》。反映截至31/03/23的最新數據。
中國方面,經濟復甦步伐溫和。為實現更強勁的復甦力度,企業投資和房地產市場需要作出更大貢獻。企業投資正隨著營商信心的提高而逐漸改善。然而,投資者需求不足或會拖累房地產行業的復甦。中國政府對國有企業的改革令人鼓舞,尤其是提高國企財務業績,以創造更多股東價值,但改革力度必須足夠,方能取信於投資者。我們對將獲得政府穩定支持的行業保持樂觀取態,如可再生能源、電動汽車、技術開發(包括人工智能)和雲端運算。中國可能會推出更多針對服務業的政策刺激措施,以及為年輕人口增加就業的措施。
亞洲其他地區方面,鑑於環球需求走軟,出口行業在今年大部分時間可能仍將比較疲弱。然而,消費需求正在改善。投資者其中一個疑問是,儘管能源和食品價格的問題並不及去年那般嚴峻,但從去年疫情後出現的經濟反彈,是否會導致通脹壓力。隨著服務業重新對消費者和遊客開放,許多亞洲經濟體明顯出現勞工短缺現象。這可能促使亞洲各國央行在更長時間內維持高利率政策。
中國需要企業投資和更強勁的就業市場來支持經濟增長
圖6:固定資產投資
年初至今,按年變化
資料來源:CEIC,中國國家統計局,摩根資產管理。
《環球市場縱覽 - 亞洲版》。反映截至31/03/23的最新數據。
甚麼事情會出錯?
儘管我們對經濟放緩的觀點相對溫和,但仍應留意部分風險因素,投資者可能需要對這些因素作出不同回應。
美國銀行業的壓力加劇或蔓延至歐洲及/或其他地區
縱使美國監管機構已經成功遏制矽谷銀行和第一共和銀行倒閉的影響,但高利率環境和商業房地產行業可能出現的調整,仍有機會對美國的區域型銀行構成挑戰。這將加劇衰退風險,迫使聯儲局轉向更進取的貨幣支持政策,以期減輕存款外流的壓力,並令銀行持有的證券的價格再次上漲。
中國經濟復甦動能疲弱
如前所述,消費反彈在很大程度上支撐了中國經濟復甦。營商信心需要改善,才能提振就業市場及固定資產投資。倘若這個轉捩點並未出現,中國經濟增長動能也許會在2023年底出現更加急劇的減退,繼而對企業盈利產生不利影響。在此種情況下,中國政府或會選擇加大財政刺激措施的力度。貨幣政策方面,中國人民銀行可以減息或降低存款準備金率,但如果(企業)貸款需求和銀行貸款意願仍然疲弱,則減息和降低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率對促進貸款的影響可能不太奏效。
房地產市場的反彈不溫不火,可能繼續限制土地銷售和建築活動。土地銷售低迷的局面亦會限制地方政府收入增長和基建投資。
地緣政治緊張局勢加劇
地緣政治緊張局勢繼續對環球經濟和金融市場展望帶來相當大的不確定性。俄烏衝突已踏入第二年,對能源和糧食市場的影響已大致穩定下來。環球經濟增長放緩的前景可能繼續令能源和天然氣價格受壓。然而,倘若美國和歐洲多國政府加強對俄羅斯實施金融制裁的力度,並嘗試堵住俄方能源出口的一些漏洞,這或會導致供應緊張並推高價格,從而重新引發通脹壓力。
我們認為,中美關係可能會保持緊張。2024年1月的台灣大選以及隨後在2024年11月舉行的美國總統和國會選舉,可能為中美政府在處理兩岸關係方面帶來一系列的考驗。這或會導致美國和歐洲投資者的態度更趨審慎,即使中國經濟屆時成功實現更全面、可持續性更高的經濟和企業盈利復甦。
投資時宜專注優先事項,並保持靈活性
雖然自去年以來,我們一直堅持透過專注於優質固定收益來保持防守性立場的觀點,但我們認為,當美國經濟週期從收縮轉向復甦的早期階段時,投資者不應忽視潛在機遇。
隨著聯儲局引發的經濟放緩來臨,我們繼續偏好固定收益多於股票。考慮到在經濟衰退期間信貸息差擴闊的風險,我們認為,相對於信貸評級較低的企業債券,政府債券和投資級別企業債券應表現出更高的價格穩定性。股票方面,增長股的表現分歧可能意味著,更多涉足國內需求的中國和亞洲股票或能獲取更高的回報率。目前,美國股票的估值似乎與穩定經濟增長的環境一致,我們認為這種經濟環境的看法略為樂觀。在經濟增長放緩和資產負債表穩固的環境中,我們繼續青睞盈利更穩健的優質公司。
由於成熟經濟體增長乏力,收入的作用仍是關鍵。能為投資者帶來持續收入和現金流的資產,可望得到良好支持。除優質固定收益外,高股息率的防守型股票可能是投資組合的一個不錯的選擇。
展望未來,嚴峻的環境總會過去。縱觀歷史,在美國經濟週期中,在復甦階段出現的股市反彈是勝過週期中段、後段和收縮階段的反彈。復甦階段往往伴隨出現的現象是,市場從防守型板塊輪換至工業、非必需消費品和金融等週期性板塊。台灣和南韓等出口比重更高的亞洲市場,應會從企業盈利預期好轉中受惠。雖然歐洲和日本等成熟市場的經濟與美國經濟高度相關,但這些市場的估值往往不會太高。就日本而言,國內需求的增長動能以及旨在提高股東回報的企業結構性改革,或會吸引投資者進一步分散其國際股票持倉。
縱觀歷史,在經濟復甦階段,高收益企業債券往往跑贏政府債券和投資級別企業債券,原因是前者的孳息率相對較高,而且企業信貸息差收窄帶來額外的資本收益。
在央行減息預期上升、領先經濟指標可能觸底的環境下,我們認為可能會觸發經濟週期收縮階段輪換至早期復甦階段。在領先經濟指標方面,我們繼續密切關注營商信心數據,包括美國供應管理協會(ISM)製造業指數及世界大型企業聯合會(Conference Board)領先經濟指數。
優質固定收益有助抵禦經濟增長的下行風險,但最終的復甦將推動股市再次表現領先
圖7:美國經濟週期和資產表現
資料來源:彭博,摩根資產管理。
狀態分析開始日期:31/01/78。K均值聚類應用於以下美國經濟指標的月度數據點:核心個人消費開支通脹、私營部門財政餘額佔本地生產總值百分比、消費者信心、供應管理協會製造業新訂單、失業率、經合組織綜合領先指標。最新數據截至28/02/23。月度回報分析開始日期:所有資產均為31/01/93,但亞洲(除日本)股票及新興市場股票為31/01/01,新興市場主權債券為28/02/02,歐洲投資級別債券為31/07/98,歐洲高收益債券為26/02/99。以本幣回報計算。過往表現並非當前及未來業績的可靠指標。
《環球市場縱覽 - 亞洲版》。反映截至31/03/23的最新數據。
*多元化投資概不保證投資回報,亦不能消除虧損風險。
09ba232706080058








許長泰
常務董事 亞太區首席市場策略師

周奐彤
執行董事 環球市場策略師

Kerry Craig
執行董事 環球市場策略師

林雅慧
執行董事 環球市場策略師

前川將吾
執行董事 環球市場策略師

朱超平
執行董事 環球市場策略師

許慧恆
副總裁 環球市場策略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