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通脹與就業目標之間存在矛盾,聯儲局表示將優先處理在結果與時間進度上落後較多的問題。
我們的展望指出,各地區的政策反應將有所不同,歐洲整體正面,而美國和日本的情況則各異。
在歐洲,歐洲央行(ECB)顯然仍致力於放寬貨幣政策,而且立場偏向鴿派。考慮到貿易政策的不確定性,以及其對增長與通脹的影響,歐洲央行強調其決策將會以數據為依據,這在貿易磨擦持續變化下是明智之舉。我們預期今年還會再減息兩到三次,每次幅度為25個基點。
財政政策方面則更傾向於支持增長。歐盟復甦基金中仍有一半計劃於未來兩年內動用,並將重點放在基礎建設。財政規則亦有所調整,容許國防支出不受3%赤字上限所限制,為投資釋放一定空間。預計財政支持將對德國及其他負債較低的經濟體產生最大影響,但即使是法國及意大利等支出壓力較大的國家,預期亦會從中受惠。
至於美國的貨幣政策預期,我們預期今年只會再有一次減息。聯儲局似乎並不急於推行重大的政策調整。在目前的環境下,它的立場變得複雜,政策不確定性、較高的關稅,以及政府支出削減都可能會拖累美國經濟。最新的稅收與支出法案看來或會令美國未來的赤字惡化。聯儲局可能難以繼續減息,同時政府政策也可能會阻礙通脹回落。如果通脹與就業目標之間存在矛盾,聯儲局表示將優先處理在結果與時間進度上落後較多的問題。根據最新數據與聯儲局目前的預測,重點似乎會更偏向於通脹,而非失業議題。
我們認為,日本央行料將考慮加息,並繼續政策正常化進程。然而,考慮到通脹走向及需要平衡貿易磨擦所帶來的干擾,日本央行會避免過快加息。我們預期今年只會再加息一次,特別是如果加息導致日圓走強及資金避險,可能會對經濟帶來更大壓力。財政政策預計將繼續支持經濟;由於執政聯盟在眾議院未能取得多數,與在野黨的合作變得非常重要,這也讓政府有機會可增加支出,以回應民眾日趨加劇的不滿。
在亞洲各地,由於美元走弱,以及政策不穩定導致美國收益率上升,亞洲貨幣面臨的升值壓力有所緩解,因此亞洲各國央行能夠有更多空間減息,並採取支持性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