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股票對資產配置仍具重要性,而在市場波動加劇之際,在全球分散部署股票配置顯得非常重要。
美國貿易談判的不確定性加劇、美元走弱,以及美國例外主議消退,令投資者轉向非美股票。
自年初以來,歐洲股票在成熟市場中的表現最為理想,背後有多個原因。首先,歐洲股票的估值(14.5倍,與15年平均水平一致)相較美國股票(標普500指數:20.9倍,長期平均為17倍)顯得更具吸引力。其次,隨著能源價格回落與歐元升值,通脹壓力減輕,歐洲央行得以主動減息以刺激經濟增長。第三,歐洲經濟體計劃在10年內國防支出從平均佔國內生產總值(GDP)2%提升至3.5%,重點支持歐洲供應商,推動區內重工業發展。此外,德國承諾推出5,000億歐元基礎設施基金,涵蓋數碼、電力、能源轉型及傳統基建,預計將惠及建材、工業、製造及交通運輸等領域。第四,在美國市場存在波動性與不確定性下,歐洲的政策透明度、一致性與可信度備受投資者青睞。最後,經過多年偏好美國後,歐洲本地投資者正重新調整資金配置,回流歐洲市場。
中國在2025年第一季的強勁表現後,近期宏觀數據好壞參半,反映房地產行業本土需求持續疲弱、結構性失衡及通縮壓力,可能導致經濟在今年內放緩。然而,中美關稅降溫反映全球貿易磨擦的高峰期或已過去。中國股票對資產配置仍具重要性,而在市場波動加劇之際,在全球分散部署股票配置顯得非常重要。潛在政策刺激措施針對貿易關稅,以及持續的人工智能發展,或將在短期內支持科技行業,並長期惠及整體經濟。
自V型復甦以來,日本股市持續在區間內窄幅上落。正面的業績報告突顯有效的企業改革及股東回報的顯著進展,體現了日本企業的轉型成效。然而,由於其與全球及本地資本支出的相關性,盈利或面臨下行壓力。日圓強勢可能進一步影響經濟前景,雖然估值或提供一定緩衝,但戰略前景更具吸引力。隨著潛在通脹逐步接近2%目標,日本央行或將適度加息,同時維持寬鬆金融環境。日圓強勢雖可能衝擊出口商,但利好本土經濟及專注國內市場的企業。貨幣與股票走勢間的相關性減弱,反映國內經濟韌性,顯示日圓強勢與穩健的股市表現可並存,特別在國內經濟活動與消費回暖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