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苗面世 延續亞洲復甦勢頭
隨著亞洲各地分發疫苗,個別範疇呈現增長潛力。
2020年10月(3分鐘閱讀)
公共衞生危機下,中國是其中一個率先復甦的經濟體。隨著中國踏上經濟復甦之路,投資者可考慮以下三步曲,捕捉中國股市內的潛在投資機遇。
第一步:審視宏觀經濟訊號
2020年第二季,中國的實質國內生產總值2錄得按年正增長,反映經濟在環球公共衛生危機過後持續復甦。當局已經解除大部分隔離措施,並且推出「健康碼」以防新一輪疫情爆發。
相比起成熟地區,中國政府在財政刺激上採取了截然不同的做法,主要靠基建投資,而非以現金援助穩定經濟。
投資方面,國家主導的基建項目是4月以來經濟復甦的原動力。消費和服務業亦緊隨其後,支持2020下半年的復甦勢頭。
實質國內生產總值增長2
估計、假設或預測僅供說明之用,可能或不可能實現。
經濟持續復甦讓中國人民銀行能夠實行較為均衡的貨幣政策,針對性地支持實質經濟。由於人行毋須大規模注入流動性和購買資產,因此人民幣兌美元匯價維持強勢3。
預期美元中期將會轉弱,人行可更靈活地容許人民幣升值。雖然此舉可能會削弱中國的出口競爭力,但人民幣升值同時降低了消費品、原材料和製造組件的進口價格。
此外,中國亦希望吸引更多國際資金進入內地金融市場,因此人民幣適度升值有助增加中國資產的吸引力。
第二步:關注政策因素
人行的重中之重仍然是支持實質經濟,尤其是中小企和科技行業的發展,並透過微調政策工具來調整信貸和融資成本。
人行同時會密切留意房地產和股票市場的潛在泡沫爆破風險,並已推出監管措施控制流向相關市場的資金流量。
中國的週期性反彈將帶動一系列結構性增長因素,利好新經濟企業發展。公共衛生危機亦加快了金融、教育、健康護理和服務業領域的技術應用。
目前,我們認為中國的經濟復甦為企業盈利帶來支持,正面前景勢將吸引國內外投資者參與其中,有助維持中國股市的良好勢頭。
外國投資者持有在岸中國股票比重4
第三步:捕捉長線趨勢機遇
中國當局一方面避免推出過度刺激政策,另一方面將焦點投向長遠發展。內地將制訂未來五年的規劃,以及2035年的經濟遠景目標5。
五中全會將在10月底召開,會上預期將會公佈「十四五」規劃,中國經濟的中期發展路向料明朗化。主動選取能夠受惠於結構性增長趨勢的板塊至關重要。
我們認為內需消費和科技創新或成政策重點,而內地消費服務和科技範疇的行業龍頭有望成為新政下的受益者。目前,這些行業正是中國股市的主要範疇。
中國主要股票指數的行業分佈6
總結
展望將來,隨著中國持續復甦帶動內部需求,內地經濟可望重拾長期增長步伐。中國經濟正在整固當中,加上央行抱持謹慎的政策取向,可望令中國資產更能吸引國內外的投資者。
僅供說明之用,根據本文件製作時之市況,該資訊不應被視作或理解為任何投資建議。預測或估計可能或不可能實現。
1. 僅供說明之用,根據現時市況,並可適時作出轉變。投資產品並不一定適合所有投資者。投資組合的資產配置可因應個別投資者的需要及市場狀況而轉變。
2. 資料來源:摩根經濟研究,摩根資產管理。估計、預測及其他前瞻性陳述皆基於目前看法及預期。僅供說明之用,並只用作表示可能發生之情況。由於估計、預測或其他前瞻性陳述的固有不確定性及風險,實際情況、結果或表現可能與已反映或預期情況出現重大分別。截至30.09.2020的最新數據。
3. 資料來源:彭博。離岸人民幣兌美元匯價於27.05.2020為7.1671,為2020年最低水平,於30.09.2020則為6.7910。較低的人民幣匯價水平意味可以較少人民幣換取1美元,代表人民幣升值。
4. 資料來源:摩根資產管理,CEIC,中國人民銀行,上海證券交易所,深圳證券交易所。截至30.09.2020的最新數據。
5. 「Changes on way in Beijing’s new five-year plan」,南華早報,03.10.2020。
6. 資料來源:FactSet,MSCI,摩根資產管理;Wind;MSCI中國指數主要代表中國離岸上市股票及已納入MSCI基準指數的在岸股票。上證綜指代表上海證券交易所綜合股價指數。科創板為上海證券交易所科創板(上海證券交易所的子公司)。深證成份股指數為深圳證券交易所成份股價指數。創業板為深圳證券交易所創業板(深圳證券交易所的子公司)。截至30.09.2020的最新數據。
投資涉及風險。投資產品並非適合所有投資者。過往表現並非當前或未來業績的可靠指標。請參閱銷售文件所載詳情,包括風險因素。投資者應在投資前先徵詢專業顧問的意見。投資產品與定期存款並非類同,亦不適合作出比較。上述僅為本文件製作時之意見及觀點,可隨時變動,該資訊不應被視作或理解為任何投資建議。估計、假設及預測僅供說明之用,可能或不可能實現。本文件未經證監會審閱,由摩根基金(亞洲)有限公司刊發。
隨著亞洲各地分發疫苗,個別範疇呈現增長潛力。
派息股在2020年大部分時間備受冷落,但2021年逐漸呈現相對吸引的機遇。
隨著亞洲經濟體協力以貨幣和財政措施支持經濟復甦,如何從中物色增長機遇?
收益投資者如我們在過去多個寒暑始終如一,持續投資。我們從哪裡發掘收益機遇?
新年伊始,不妨看看2021年中國A股投資意念清單,為組合新裝做好準備?
幻變市況下的收益投資,您認識多少?
2021年不一致的復甦步伐,意味著投資者需要更加主動地管理資產配置、股票及固定收益選擇。
2021年市況持續波動,投資者可如何撥開宏觀環境下的投資迷霧?
疫症之下呈現新常態,如何在投資市場當中邁步前行?本文從股票、債券與多元資產角度,探討來年部署方向。
本文分享公共衞生危機如何促使亞洲結構增長趨勢加速發展。
中國的「十四五」計劃及美國總統大選於中長期有哪些投資啟示?
消費模式出現變化,可帶來甚麼投資機遇?
我們分享在科技投資方面如何為下一浪增長做好準備。
距離美國大選之日不足一月,我們先簡述所選何事,再精選五大範疇,窺探當中的投資啟示。
持久和靈活的投資策略是爭取收益的關鍵。
踏入2020年最後一季,洞悉債市的危與機。
探討證券化債券為投資組合帶來的潛在好處。
股市估值有何啟示?了解估值,或有助捕捉升市中的機遇。
隨著內地樓市復甦,以多元亞債策略把握內房債收益機遇。
了解債券信貸評級,發掘潛在收益機遇。
聯儲局調整政策框架,亞洲機遇何處尋?
透過積極管理貨幣配置,有助把握本幣債券機遇,盡顯亞債磅礴潛力。
美元走弱下有哪些投資機遇?
亞洲債市過去10年增長迅速,債券種類更見多元化,為投資者提供更多選擇。
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我們的投資經理與大家分享A股市場的最新觀點
低息環境下,亞債市場具備三大優勢,力爭收益機遇。
亞債市場於過去10年發展迅速,機遇處處但何處可尋?
零息時代下,中國債市中有哪些收益機遇?
在中國的長期結構性大趨勢下,哪些行業能在A股市場的競賽中脫穎而出?
提到中國債券,不妨考慮以下 3-2-1框架:三個市場特質、兩個投資重點,以及一套債券策略。
亞洲的結構性增長趨勢並未受疫情影響,部份趨勢更提速發展。
隨著尋求收益變得日益困難,投資者不妨考慮以中國債券爭取多元分散的收益機遇。
隨著市場復甦,致力優化股息收益機遇。
我們在本文分享了疫情緩和後,經濟復甦的三種情境假設。
隨著疫情緩和,經濟出現復甦跡象,及早部署把握債市中的投資機遇。
隨著流動性情況有所改善,我們的組合經理分享如何部署各種資產以爭取收益機遇。
美國科技行業可望受惠於疫情帶動的新趨勢。
我們的收益策略組合經理分享他如何不受新聞頭條所限,專注於長期投資前景。
消費升級、本土科技及醫療保健創新等中國長期結構性趨勢預期在疫情下將維持不變。
隨著尋求優質收益變得充滿挑戰,一個分散的多元資產收益方案或有助繼續擴大收益潛能。
配置多元分散的優質固定收益,有助建立具備強韌性的投資組合。
一個多元分散並偏向防守性的投資組合可望雙管齊下,增強組合強韌性和捕捉收益機遇。
我們認為疫情對亞洲科技產業鏈的中長期影響有限,而整體影響也是正面積極。
分散收益來源以駕馭不明朗市況。
投資於不同固定收益範疇,有助投資者在市況波動下爭取潛在收益機遇。
我們的多元資產方案投資組合經理與大家分享,在市場不確性下,如何重新配置組合以爭取潛在的收益機遇。
一個有長線視野的多元化投資組合,或可幫助投資者安然渡過市場的種種動盪時刻。
就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的發展,我們的投資專家與亞洲投資者分享四大關注重點。
疫情之下,投資中國的基本因素仍然穩健。
一年之計在於春,如何運用「利是錢」籌劃未來。
一個靈活的固定收益策略有助「食息一族」捕捉較高潛在收益,同時管理風險。
隨著經濟觸底反彈及衰退風險減弱,重新部署固定收益策略。
債券回報偏低或為長線投資者帶來挑戰。
除了政府債券或企業債券,固定收益也包括非傳統固定收益範疇。
證券化市場在過去十年再次獲得重大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