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規劃之道
亞洲 | 香港 | 善用洞察系列實現更佳成果
理想退休生活由您掌握
想實現理想的退休目標,就要嚴謹規劃儲蓄、消費與投資,但香港的退休環境不斷變化,可能會令您無所適從。因此,在退休規劃的過程中,您需要資產經理助您聚焦於最重要的範疇,讓您更有效掌握自己未來的財務。本冊子涵蓋了規劃理想退休生活的八大法則,能與資產經理為您提供的建議相輔相成,助您作出完善決策和採取積極行動,為美好的退休生活作準備 。
退休規劃之道
1. 專注在可控因素......也為不可控因素作出計劃
面對各種可影響退休生活的因素,您可能會對退休規劃感到無從入手。有些因素是您無法掌控的,例如未來的稅務政策及市場回報;有些因素則可在若干程度上由您控制,例如您的壽命及計劃工作年期。許多時,您可能會只會注意到無法掌控的因素。但事實上,愈早專注在您能夠控制的因素――包括儲蓄和開支預算以及投資策略,便愈有可能取得成功。
儲蓄和開支是一枚硬幣的正反兩面,您必須在整個人生中兼顧兩者的平衡。在累積退休財富的過程中,您應保持儲蓄和投資,也要平衡各種重要的理財目標―例如子女教育或置業,並預留短期緩衝資金以備不時之需。如果您的投資過於保守,退休後更要量入為出,才能確保儲備可支持整個退休生活。
儘管您無法控制市場,卻可選擇採取隨時間而調整的資產配置策略,為您的退休投資作出更有利的部署。在距離退休尚遠的階段,您應該以增長為優先目標;隨著退休時間臨近,就要加強對通脹及回報序列等風險的管理。最重要的是,您需要一個能夠助您平衡上述各種因素的退休計劃,並因應您的人生階段、市場和經濟變化而作出調整。
2. 因應需要制定規劃
確定目標,制定計劃:檢視您現有的退休積蓄
制定退休計劃未必是一項艱巨的任務,關鍵在於踏出第一步。確定目標後,一個完善的退休計劃就像是精確的導航系統,即使您的人生階段、市場和經濟環境出現變化,也能助您前往目的地而不會偏離方向。首先,看看您現時應擁有多少退休積蓄,才可在退休後30年內維持目前的生活質素。
計算您現時應有的退休積蓄時,我們假設您未來會將10%收入撥作退休投資,而退休前回報率為5.5%,退休後回報率則為4.5%。目前,香港僱主和僱員的強積金供款為10%,最高為每月3,000港元(截至2019年6月)。因此,倘若您的月薪超過30,000港元,我們假設您亦會將超出強積金供款上限的儲蓄撥作退休投資。如果您的每月儲蓄額不足收入的10%或預期投資回報率較低,現時就可能要擁有較多退休積蓄,才能在退休後維持現有生活質素。您可考慮把更多儲蓄投資於具長線增長潛力的資產,為長遠的退休儲備爭取增值機會。
如果您現有的退休積蓄不足,或您對未來的退休生活有不同的願景,請與資產經理商討如何調整計劃。請注意,您應定期檢討及調整退休投資計劃,並嚴守儲蓄紀律。開始儲蓄的時間愈早,您需要儲蓄的金額便愈少。
了解您的開支需要
退休「負債」是退休規劃的重要考慮因素,即投資者預算退休後的每年開支。如果您未能確定將來的開支,可先行以您退休前收入的某個百分比估算您的退休生活需要。退休後,由於不再需要儲蓄,而且消費及所得稅開支減少,因此您的開支需要通常較低。圖中灰色部分顯示您屆時可減少的開支。藍色部分顯示您在退休後維持現有生活質素的開支需要,而這項需要決定了上頁圖表所顯示您現時應有的退休積蓄。
退休後的潛在收入來源
年滿70歲後,您將可領取每月1,385港元的高齡津貼(生果金)。紫色部分代表每個家庭有兩名受助人獲得這項津貼。這項津貼並不足以在您退休後維持理想的生活方式。藍色部分顯示估算中您所需自行承擔的開支佔退休前收入的百分比,而您將要透過個人儲蓄和投資(包括強積金及職業退休計劃)應付這些開支。其他收入來源包括家人供養、養老保險或租金收入,可降低您應付退休生活所需的個人積蓄。
3. 為長壽做好準備
您愈長壽,您必須持續投資越久
在香港,現時年滿65歲的夫婦中最少一人有69%的機率活到90歲或以上,有15%的機率活到100歲或以上。長壽會影響重要的退休決定,例如退休時機、如何充分利用時間、投資方式及長期護理需要。
如果您在65歲時身體健康,而且家族有長壽歷史,您的退休生活將可長達30年或以上,而您的退休計劃必須足以應付這筆長期生活開支。換言之,您的投資應要在您退休後的一段長時間內維持增長,為您提供所需收入,同時追上通脹及減輕在有生之年耗盡積蓄的風險。
4. 將目標排序及善用時間優勢
因應時限進行儲蓄及投資
由於每項目標各有不同,單一投資計劃未必是實現所有目標的最理想方案。首先,您應根據優先次序決定對子女教育、住屋及退休等目標投入的儲蓄金額。然後,您可以為較長遠的目標設定較長投資期限,並採取能讓您把握時間優勢的投資策略。此外,您還要準備若干流動短期投資和現金,以便應付緊急情況及近期的大額開支,避免在市況低迷時沽售投資套現。
時間是最好的複利
儘管市場總有表現欠佳的一天、一週、一個月甚至一年,但往績顯示投資者可期待在較長時期內實現更穩定的回報。此圖說明了這個概念。自1950年以來可見,儘管股票的一年回報差別頗大(從+47%到-39%),但在這69年間,股債混合的回報從未在任何五年滾動期間出現負數。換言之,保持分散及持續投資,有助減低波幅及發揮穩定作用。
重要聲明:投資者不應預期未來回報率會與過去相同,尤其是目前的債券孳息率極低。
5. 妥善運用積蓄爭取回報
根據2013年由經合組織發表的《Pension Markets in Focus》報告,香港家庭約有45%的金融資產為現金和存款。現金在短期內可能會令人有安全感,但長遠來說卻會受到通脹影響,並非退休投資的理想工具。物價長期趨升,如果您的投資組合不能追上通脹,就會造成損失。過去15年間,存款的實質年利率為負數,意味著現金儲蓄實際上降低了您的購買力。投資股票及債券,能助您更有效抵禦通脹的侵蝕效應。為了作出平衡,您可以保留一些現金應付短期開支和緊急情況,再構建一個充分多元化的長期投資組合,應對現今市場上的不明朗因素,同時為財富爭取增值機會,以應付未來開支需要。
6. 明智地選擇退休策略
在您為退休而儲蓄時,長期平均回報率十分重要。退休後,您所經歷的平均回報序列將變得更加重要,它將顯著影響您退休資產可持續的時間,以及您可留給下一代的遺產規模。這是因為您的現金流將從正數(儲蓄)變為負數(支出)。
退休初期正是您開始提取積蓄應付生活所需的時候,如果遇上市場表現欠佳或回報低於平均,就會面臨回報序列風險。倘若如「初期市況欠佳」情境所示,退休初期的回報欠佳時,因為更多股票被低價拋售,從而使投資組合的回報更加不盡人意。這情況導致投資組合的資產將在21年內耗盡,換言之,較理想中的30年規劃期限提早9年。相反,倘若在退休初期時為「初期市況良好」而且假設支出相同,30年後的投資組合價值估計為15,300,000港元。 儘管平均回報率完全相同,但由於「回報序列」不同,即獲得回報的次序不同,結果卻大相徑庭。
為了盡量降低回報序列風險,您可採取多元化投資策略,並在退休前幾年和退休期間減少對高風險資產的配置,從而降低投資組合的波幅。另外,您也可考慮在市況欠佳時減少支出。
7. 靈活調整不同階段的投資
在您計劃退休的歷程中,您所面對的風險會隨著時間而改變。因此,您應採取靈活的資產配置策略,以應對當前最重要的風險。在距離退休尚遠時,您有最多時間去爭取增長機會,但亦最有可能無法堅持儲蓄,或須兼顧其他重要的人生目標。隨著年紀漸長,您將開始面對市場相關和退休時機的風險,而您會希望設法保持財富增長。臨近退休之際,您將要注意管理回報序列風險,準備退休後以投資組合提供經常收入,同時維持若干長線增長潛力。
8. 退休後不可過度消費或對投資過於保守
退休後,您的投資方針和消費能力會互相影響。按4%初始提取率計算*,投資過於保守會導致投資組合有耗盡資金的風險。初始提取率達5%或6%更可能難以為繼,尤其是在退休早期市場下跌的情況下。
相比於每年提取固定金額或一直保持固定投資配置,您可以採取更靈活的方式,因時制宜地調整開支和投資計劃。事實上,您的支出可能會隨年齡增長而改變,您亦可以考慮在市場低迷時減少開支,或者在投資回升時增加消費,並且隨著市場和投資期限變化而調整投資組合。
*附註:4%規則規定個人在退休的第一年提取初始投資組合價值的4%,並每年按通脹率增加提取金額以維持購買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