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本土製造業調低美國企業稅率,可能會讓部分企業受惠,但不可能廣泛且大規模地提振企業盈利。

概覽

  • 美國實際企業稅率從減稅前5年的28%,減至2018年至2023年的18%。
  • 在行業層面,公用事業、必需消費及科技是上次減稅的最大受惠者。
  • 這次提案並非普遍性的減稅,而是針對本土生產商。
  • 如果嘗試以替代指標找出哪些企業能從這次降低稅率中受惠,便會得出一部分可能因潛在受惠於政策的企業。

在2018年,2017 年減稅與就業法案(TCJA)生效之後,美國企業稅率從35%降至21%。而在競選活動當中,美國總統當選人特朗普建議進一步將稅率從21%降至15%,並指出此稅率將適用於在美國製造產品的企業。為此,美國國會可恢復2004年至2017年間實施的國內生產活動扣除,這將有效降低本土生產企業的稅率至15%。然而,考慮到不少美國企業的業務遍及全球、實際企業稅率已經處於較低水平,以及服務業相對商品生產者更顯主導地位,其影響將較其他首次實施企業減稅時更為有限。

2017年減稅與就業法案的通過令美國企業稅率更具全球競爭力,並降低實際行業稅率。當稅率處於35%時,美國的法定企業稅率高於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成員國 24.2%的全球平均稅率1。而在美國企業稅率處於21%時,其稅率便與OECD成員國目前的23.7%平均稅率一致2。美國實際企業稅率從減稅前5年的28%,降至2018年至2023年的18%。在行業層面,公用事業、必需消費及科技是當中的最大受惠者。

然而,此提案並非普遍性地減稅,而是針對本土生產商。這可透過恢復適用於合格活動的第199條國內生產活動扣除來實現。2013年,超過三分之一的企業應課稅收入符合這項扣除要求,申請的扣除金額高達339億美元。毫無意外地,製造業及資訊科技業成為主要受惠者,兩者分別佔扣除額的66%及16%。

金融、健康護理、教育及其他服務業受惠甚少,而個別石油及天然氣活動的扣除率偏低,限制了能源業的受惠程度。

圖表1:實際稅率 >15% 且本土收入比例 > 80% 的標普500企業數目

資料來源:標準普爾、摩根資產管理。根據標普500指數503家企業中,456家企業的可用數據。數據截至2024年11月13日。

 

從標普500指數看,如果我們將實際稅率高於15%、且 80%以上的收入來自美國本土的企業結合計算,標普500指數3中的145家企業(佔市值的18%,以及盈利的23%)將可受惠。當然,來自本土收入並非完美的替代指標,因為這無法反映商品的生產地,但可提供一定的範圍。在這 145家企業當中,有51家來自服務業(金融、健康護理、通訊服務),而這些企業並非第199條扣除的主要受惠者。這並不包括來自其他行業的服務性企業。總統當選人特朗普亦指出,外包、離岸或替代美國勞工的企業,將不會符合資格,進一步縮小符合資格的企業範圍。

投資啟示

針對本土製造業調低美國企業稅率,可能會讓部分企業受惠,但不可能如上一次調低企業稅率時一樣,廣泛且大規模地提振企業盈利,反映我們應以主動方法看待潛在的受惠企業,同時對股票的基本因素維持廣泛關注。

 

1稅務基金會,「全球企業所得稅率」。2017年。
2經合組織(2024年),《2024年企業稅務統計》中的「法定企業所得稅率」,經合組織出版,巴黎。
3根據標普500指數503家企業中,456家企業的可用數據。
 
094q242911070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