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稅公布提升了市場預期經濟會步入衰退的可能性,但對於任何可能出現的經濟衰退,其持續時間及深度仍存在很大不確定性。
概覽
- 美國總統特朗普對所有經濟體徵收10%關稅,並對與美國存在較大貿易逆差的市場徵收更高的對等關稅,令美國進口商品的有效關稅率上升至約25%。
- 所公布的關稅遠高於市場預期。美國股市進入熊市,國庫券收益率下跌,而黃金價格則升至歷史高位。
- 這些關稅持續的時間、貿易夥伴的報復或談判反應,以及潛在的財政或貨幣應對政策,將會是左右經濟增長前景的關鍵因素。
關稅政策有何進展?
4月2日,美國總統根據「國家緊急狀態」公布一項行政命令,其中包括兩項主要關稅公布:1)以增加收入為目標,對美國進口產品徵收10%的普遍關稅(4月5日生效);2)根據美國逾25個最大貿易夥伴對美貿易逆差的多少,對其徵收更高的「對等」關稅(4月9日生效)。
這些「對等」關稅遠高於預期。對中國加徵34%關稅(今年共加徵54個百分點關稅)、歐盟20%、日本24%、韓國25%、印度26%、台灣32%,而東南亞地區的關稅更高(如泰國的36%及越南的46%)。加拿大及墨西哥在今輪談判中暫時倖免,因為美國與兩國之間的《美墨加協議》(USMCA) 談判仍在進行當中。在亞洲地區,由於美國與澳洲及新加坡存在貿易盈餘,所以這兩個市場未受對等關稅影響。
這些公布增加了之前的關稅:對來自墨西哥及加拿大而不符合USMCA的商品徵收25%關稅(對加拿大能源徵收10%,鉀肥徵收10%),對中國加徵20%關稅,對鋼鐵與鋁材徵收25%,而對進口汽車及汽車零件則徵收25%。
如圖表1所示,我們估計此舉令平均有效關稅率達到約25%,為20世紀初以來最高水平。
現在如何發展?
- 針對特定行業的額外關稅可能仍會出現(半導體、製藥及某些關鍵礦產)。這些行業在4月2日公布的關稅中得以豁免,但是美國總統在之前的關稅公布中曾提到,這些行業是其重點關注的領域。
- 這些關稅政策持續的時間將會影響經濟增長前景。考慮到其增加收入的目標,10%的普遍關稅可能屬永久性,但額外關稅可能是與個別貿易夥伴談判的開始,或會隨時重新評估。
- 貿易夥伴或決定對美國出口產品及美國公司(包括科技等服務)徵收關稅作為報復。在撰寫本文之時,中國宣布自4月10日起對所有美國進口產品徵收34%關稅。加拿大也採取報復行動,公布對美國進口汽車徵收關稅。加拿大及歐盟均表示,他們正計劃對美國採取額外的反制措施。
- 財政與貨幣政策上的反應將會是關鍵所在。美國可能會加快討論額外減稅措施,而海外的財政刺激可能會進一步增加(特別是在歐洲及中國)。各國央行(包括聯儲局)可能會將焦點放在以減息應對經濟增長的衝擊,而不是著眼於由供應推動的通脹影響。一些新興市場央行可能會選擇將本幣貶值以維持出口競爭力(以中國為首)。
對經濟產生甚麼影響?
關稅公布提升了市場預期經濟會步入衰退的可能性,但對於任何可能出現的經濟衰退,其持續時間及深度仍存在很大不確定性。而較為確定的是,關稅政策對經濟的短期影響往往會帶來滯脹。
部分一次性增加的關稅可能會影響美國企業的盈利,而部分則可能轉嫁予最終消費者,導致價格上升。重要的商業決策(如投資及招聘)可能會被延遲或取消,消費者的消費習慣也可能會改變,例如減少大額採購。第一季的經濟增長已表現疲弱,第二季是否會進一步放緩,將取決於關稅持續的時間。
全球企業及經濟體受影響的程度將取決於政策反應,以及個別企業在出口市場與內需市場的著眼點。
投資啟示
自4月2日以來,風險市場顯著回調。標普500指數在關稅公布後的兩天內下跌超過10%,而納斯達克指數及羅素2000指數則步入熊市(從近期高位下跌超過20%)。在美國股指當中,擁有大量海外生產的跨國企業受到的影響尤為嚴重。亞洲及歐洲股市亦見下挫。由於對經濟增長的憂慮,債券市場向上,美國國庫券收益率下跌超過20個基點,較1月份的高位低80個基點。避險資產如黃金及日圓走強。商品市場因預期需求疲弱而走弱,尤其見油價下跌。
投資者應如何部署?
- 需要多重防禦來緩衝對投資組合的衝擊:核心債券在經濟增長受到衝擊時可以提供幫助,美國綜合債券指數(U.S. Aggregate Index)年初至今已上升3%。當通脹及財政問題再次成為焦點時,則需要其他分散投資的工具,而實物資產(基礎設施、房地產)、黃金、某些對沖基金,以及對沖策略為首選。
- 分散股票持倉: 經過兩年集中投資於美國股市之後,投資者的期望較高,投資組合也集中在之前的贏家。年初至今,分散部署已令投資者受惠,價值型股票表現優於增長型股票1,000個基點,而國際市場的表現也優於美國市場1,100個基點(為1989年以來最大)。估值偏高,且質素偏低的企業仍是最為脆弱。
- 主動管理以識別贏家與輸家:企業與行業受到的影響並不均勻。比較著眼內需市場、以服務主導,且具備較高議價能力的企業或表現更佳。
- 收益的角色仍為關鍵,無論來自優質固定收益、股息、另類資產或包含期權的策略。當資產價格面臨政策引起的波動時,穩定的收益來源尤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