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苗面世 延續亞洲復甦勢頭
隨著亞洲各地分發疫苗,個別範疇呈現增長潛力。
2019年11月
![]() |
我們比以往世代都要長壽。聯合國最新的人口報告2指出,到2050年,全球80歲或以上人口的數目將是2019年的三倍。而且在去年,65歲或以上人口更歷史性地超越了5歲以下兒童的數目。
面對人口變化,投資者越來越意識到籌謀退休計劃的重要性。一項由摩根資產管理進行的調查1發現,大多數來自香港、新加坡和台灣的投資者和投資顧問交流時,即使有其他優先事項,仍樂於尋求有關退休規劃的專業意見。
隨著投資者對退休計劃的需求與日俱增,在過去30個月3,我們的亞太退休策略師Wina Appleton在亞洲已進行超過100場演講。以下是投資者所關注的一些問題,Wina為您分享她的見解。
答:有一次,當我在馬來西亞完成了一場關於退休規劃的演講後,一位60多歲的女士走過來與我傾談。她說:「真正步入退休階段,生活就完全不同了。退休會令人有一種恐懼,因為我並不知道應怎樣花錢,才能令積蓄足夠支持退休生活,況且我也不知道自己會活多久。」
我清楚記得這次對話內容,鼓勵我協助投資者更周全地規劃退休投資。
答:與其他發展國家相比,亞洲人通常更善於儲蓄。但更重要的是,亞洲人需要了解單憑儲蓄並不足夠,他們需要將儲蓄進行投資。
視乎不同的人生階段,可承受的風險有所分別。對於年輕的投資者,及早開始投資或可以享受複利增長的效益。在這階段,他們有承擔風險的空間,可於投資組合配置較多股票,以參與市場的長線增長。到即將退休時,他們便需要降低投資組合的風險來保本;至於踏入退休階段,則應保持投資,以跟上通脹步伐。
答:對於不少人來說,最棘手莫過於要弄清楚退休的開支需要。大部份人對此沒有概念,因為當中涉及太多考慮因素,例如壽命長短,以及醫療費用多寡等。
因此,大多數人也不知道他們到底需要多少儲蓄來維持退休生活。有見及此,摩根資產管理制定了退休規劃之道和下圖所示的規劃檢視圖表4,以幫助投資者評估退休後要維持原有生活方式所需的資金。
找出退休後維持現有生活質素所需的退休積蓄4
模型假設:
*假設每年供款率為收入水平的10%
使用方法:
答:不要讓您的資金比您更早「退休」,即使在退休之後,仍應為您的資金繼續投資並創造收益,直到不再需要為止。
答:時間就是您的朋友。及早開始投資,透過複利增長的威力來達致您的退休目標。
了解我們的投資方案
答:這關乎如何限制自己對得到即時滿足的欲望,這對一些人來說很困難。不過,延後滿足有可能為未來帶來更優厚的回報。
另外,這既是一種習慣,也是一種選擇。例如您習慣每天乘的士上班,便很難改乘巴士或地鐵。當您習慣了某種生活方式,便很難逆轉。事實上,您可以選擇不同的生活方式,這是您可以控制的因素。
答:女性一般較男性長壽。2017年,香港女性的平均預期壽命5為88歲,而男性則為82歲。因此,女性如能及早參與家庭的財務計劃和投資決策是明智之舉。
長壽還意味她們的積蓄需要支持更長的退休生活。女性投資時,傾向較男性保守,不願意冒險為投資組合爭取增長。
我們建議女性可發揮長壽的優勢,善用長線投資來爭取收益。
1. 資料來源:《摩根資產管理退休規劃策略研究》,2019年5月。調查在14.11.2018至20.12.2018間進行,關於此議題, 調查了219名香港零售投資者,204名台灣零售投資者及333名新加坡零售投資者。
2. 資料來源:聯合國經濟和社會事務部人口司(2019),《世界人口展望:2019年修訂版》(只供英文版)。
3. 數據截至16.10.2019。
4. 資料來源:香港政府統計處、稅務局、社會福利署、摩根資產管理。分析截至2019年6月。#摩根資產管理的計算模型基於專屬的2019年長期資本市場假設(10至15年)、包含22% MSCI中華指數、43% MSCI綜合世界指數、35%美國綜合債券指數(港元)的退休前組合以及包含12% MSCI中華指數、23% MSCI綜合世界指數、65%美國綜合債券指數(港元)的退休後組合。該組合由摩根資產管理多元資產方案制訂。^前瞻性平均通脹率預測採用2004至2018年香港消費物價指數計算。倘若未來回報率下降,則可能需要更高的儲蓄額。本圖僅供說明用途,不得被用於或依賴作出投資決策。配置、假設及預期回報並不代表摩根資產管理的表現。鑑於涉及複雜的風險/回報取捨,我們建議客戶在設定策略配置時依據判斷及定量優化方法。所提及資產配置策略或資產類別的未來回報並非對客戶投資組合可能達到實際回報的承諾或估計。貨幣單位為港元。
5. 資料來源::香港政府統計處,截至04.11.2019。
投資涉及風險。投資產品並非適合所有投資者。投資者應在投資前先徵詢專業顧問的意見。投資產品與定期存款並非類同,亦不適合作出比較。上述僅為本文件製作時之意見及觀點,可隨時變動,該資訊不應被視作或理解為任何投資建議。估計、假設及預測僅供說明之用,可能或不可能實現。本文件未經證監會審閱,由摩根基金(亞洲)有限公司刊發。
隨著亞洲各地分發疫苗,個別範疇呈現增長潛力。
派息股在2020年大部分時間備受冷落,但2021年逐漸呈現相對吸引的機遇。
隨著亞洲經濟體協力以貨幣和財政措施支持經濟復甦,如何從中物色增長機遇?
收益投資者如我們在過去多個寒暑始終如一,持續投資。我們從哪裡發掘收益機遇?
新年伊始,不妨看看2021年中國A股投資意念清單,為組合新裝做好準備?
幻變市況下的收益投資,您認識多少?
2021年不一致的復甦步伐,意味著投資者需要更加主動地管理資產配置、股票及固定收益選擇。
2021年市況持續波動,投資者可如何撥開宏觀環境下的投資迷霧?
疫症之下呈現新常態,如何在投資市場當中邁步前行?本文從股票、債券與多元資產角度,探討來年部署方向。
本文分享公共衞生危機如何促使亞洲結構增長趨勢加速發展。
中國的「十四五」計劃及美國總統大選於中長期有哪些投資啟示?
消費模式出現變化,可帶來甚麼投資機遇?
我們分享在科技投資方面如何為下一浪增長做好準備。
距離美國大選之日不足一月,我們先簡述所選何事,再精選五大範疇,窺探當中的投資啟示。
持久和靈活的投資策略是爭取收益的關鍵。
注視中國經濟復甦,捕捉股市長期贏家。
踏入2020年最後一季,洞悉債市的危與機。
探討證券化債券為投資組合帶來的潛在好處。
股市估值有何啟示?了解估值,或有助捕捉升市中的機遇。
隨著內地樓市復甦,以多元亞債策略把握內房債收益機遇。
了解債券信貸評級,發掘潛在收益機遇。
聯儲局調整政策框架,亞洲機遇何處尋?
透過積極管理貨幣配置,有助把握本幣債券機遇,盡顯亞債磅礴潛力。
美元走弱下有哪些投資機遇?
亞洲債市過去10年增長迅速,債券種類更見多元化,為投資者提供更多選擇。
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我們的投資經理與大家分享A股市場的最新觀點
低息環境下,亞債市場具備三大優勢,力爭收益機遇。
亞債市場於過去10年發展迅速,機遇處處但何處可尋?
零息時代下,中國債市中有哪些收益機遇?
在中國的長期結構性大趨勢下,哪些行業能在A股市場的競賽中脫穎而出?
提到中國債券,不妨考慮以下 3-2-1框架:三個市場特質、兩個投資重點,以及一套債券策略。
亞洲的結構性增長趨勢並未受疫情影響,部份趨勢更提速發展。
隨著尋求收益變得日益困難,投資者不妨考慮以中國債券爭取多元分散的收益機遇。
隨著市場復甦,致力優化股息收益機遇。
我們在本文分享了疫情緩和後,經濟復甦的三種情境假設。
隨著疫情緩和,經濟出現復甦跡象,及早部署把握債市中的投資機遇。
隨著流動性情況有所改善,我們的組合經理分享如何部署各種資產以爭取收益機遇。
美國科技行業可望受惠於疫情帶動的新趨勢。
我們的收益策略組合經理分享他如何不受新聞頭條所限,專注於長期投資前景。
消費升級、本土科技及醫療保健創新等中國長期結構性趨勢預期在疫情下將維持不變。
隨著尋求優質收益變得充滿挑戰,一個分散的多元資產收益方案或有助繼續擴大收益潛能。
配置多元分散的優質固定收益,有助建立具備強韌性的投資組合。
一個多元分散並偏向防守性的投資組合可望雙管齊下,增強組合強韌性和捕捉收益機遇。
我們認為疫情對亞洲科技產業鏈的中長期影響有限,而整體影響也是正面積極。
分散收益來源以駕馭不明朗市況。
投資於不同固定收益範疇,有助投資者在市況波動下爭取潛在收益機遇。
我們的多元資產方案投資組合經理與大家分享,在市場不確性下,如何重新配置組合以爭取潛在的收益機遇。
一個有長線視野的多元化投資組合,或可幫助投資者安然渡過市場的種種動盪時刻。
就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的發展,我們的投資專家與亞洲投資者分享四大關注重點。
疫情之下,投資中國的基本因素仍然穩健。
一年之計在於春,如何運用「利是錢」籌劃未來。
一個靈活的固定收益策略有助「食息一族」捕捉較高潛在收益,同時管理風險。
隨著經濟觸底反彈及衰退風險減弱,重新部署固定收益策略。
債券回報偏低或為長線投資者帶來挑戰。
除了政府債券或企業債券,固定收益也包括非傳統固定收益範疇。
證券化市場在過去十年再次獲得重大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