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苗面世 延續亞洲復甦勢頭
隨著亞洲各地分發疫苗,個別範疇呈現增長潛力。
2020年11月(4分鐘閱讀)
環球公共衛生危機對企業及消費者造成打擊,而在各地政府和央行推出大規模刺激措施的支持下,消費市道近來已有好轉跡象。
以美國為例,經濟活動在4月份跌至年內低位後,在隨後數月漸見復甦1。鑑於實體店舖關閉,且出行亦受限制,愈來愈多消費者選擇網上購物,從電子商貿銷售及滲透率上升便可見一斑。
美國高頻經濟活動1
連月來的出行限制,令消費者行為產生變化,一些新的行為模式可能只屬短暫,亦有一些可能會持續下去。
雖然消費市道有多強健,乃取決於政府如何減緩環球衞生危機的影響,但我們認為財政刺激措施本身,亦可能掩蓋經濟與消費的強韌。因此,不妨看看那些較少依賴政府支持的範疇。
家居升級
民眾因公共衞生危機而有更多時間留在家中,為家居進行「升級」的意欲因而提升,更多人足不出戶,便惠及相關範疇。
此外,預期家具、園藝和體育用品的銷量均會繼續增長2。
有些改變將會持續
我們相信,到了毋須再實施出行限制之時,某些消費者行為的改變仍會持續下去。舉例說,有「人類摯友」美名的寵物,可能在這段時期有機會和主人相處更多時間。擁有寵物,可能在寵物相關行業綻放長線投資機遇2。
過去數十年間,飼養寵物的數量一直上升。一般來說,毛孩成為我們的同伴,意味著這並非單一消費,飼養寵物須承擔不同責任,包括提供食物、藥物、疫苗和治療。而在家工作的趨勢,便使飼養寵物的家庭數量大增。
美國寵物護理的消費趨勢3
可持續發展與消費
愈來愈多消費者關注可持續發展,他們在選擇不同產品的時候,亦多加考慮相關因素。而電動車需求上升4便是一例,這類汽車在減少空氣污染和應對氣候變化方面擔當重要角色。
隨著性能不斷改善,加上成本下降,消費者考慮購買電動車的機會日益增加2。
還有更多範疇可望受惠
與此同時,食物外送亦日趨普遍5。是次衞生危機促使更多人使用相關服務,而我們認為這種需求很可能持續下去,尤以美國、中國及歐洲為甚2。
飲品方面,我們認為能量飲品等細分行業亦呈現增長機遇。留在家中的民眾即使不那麼常到健身室運動,仍會飲用能量飲品。
從功能來看,能量飲品糖分較低,而且成分天然有機,亦或使其需求與日俱增。
消費者對能量飲品偏好6
資料來源:尼爾森,摩根資產管理。截至31.12.2019。有關金融市場趨勢的意見、估計、預測、推論及陳述乃建基於刊發日期時之市況,本文據此作出判斷,可隨時變動而不作另行通知,概無保證有關內容將會實現,亦不應被視作任何研究或投資建議。
總結
消費市道看來正在好轉,而連月來的出行限制,則令消費者行為產生變化;一些新的行為模式可能只屬短暫,亦有一些或會持續下去2。「足不出戶」的模式以至其他人口結構的變化,令各種機遇姿采紛呈,而消費範疇中較不起眼的領域或湧現。
僅供說明之用,根據本文件製作時之市況,該資訊不應被視作或理解為任何投資建議。預測或估計可能或不可能實現。
1. 資料來源:App Annie,摩根大通,按揭銀行家協會,OpenTable,STR,運輸安全管理局,摩根資產管理。* App Annie數據與2019年平均值作比較,包括全球超過600個旅遊及導航應用程式,如Google Maps、Uber、Airbnb及Booking.com。消費者支出:報告取自大通信用卡及扣賬卡交易的個別數據,採取嚴格保安協議,以確保所有資料保密和安全。所選數據均為高度綜合數據,可供識別的獨有資料(包括姓名、賬戶號碼、地址、出生日期及社會保險號碼)均於報告製作人收取數據前刪除。《環球市場縱覽(美國版)》,截至30.09.2020。
2. 預測、推算及其他前瞻性陳述均建基於現時之看法及預期,僅供說明之用,以顯示可能出現的情況。鑑於預測、推算及其他前瞻性陳述本身均附帶不確定性及風險,故實際情況、結果及表現均可能與所反映或構想的情況出現重大落差。
3. 資料來源:(左)Euromonitor,截至30.09.2020;(右)美國寵物用品協會「全國寵物飼養者調查」(31.12.2019)。僅供說明一般市場趨勢之用,不應被視作任何研究或投資建議。
4. 資料來源:麥肯錫,《Electric mobility after the crisis: Why an auto slowdown won’t hurt EV demand》 (16.09.2020)。
5. 資料來源:弗若斯特沙利文,《$9.6 billion in Investments Spurring Aggressive Expansion of Food Delivery Companies》 (25.10.2019)。
6. 資料來源:尼爾森,摩根資產管理。截至31.12.2019。有關金融市場趨勢的意見、估計、預測、推論及陳述乃建基於刊發日期時之市況,本文據此作出判斷,可隨時變動而不作另行通知,概無保證有關內容將會實現,亦不應被視作任何研究或投資建議。
投資涉及風險。投資產品並非適合所有投資者。過往表現並非當前或未來業績的可靠指標。請參閱銷售文件所載詳情,包括風險因素。投資者應在投資前先徵詢專業顧問的意見。投資產品與定期存款並非類同,亦不適合作出比較。上述僅為本文件製作時之意見及觀點,可隨時變動,該資訊不應被視作或理解為任何投資建議。估計、假設及預測僅供說明之用,可能或不可能實現。本文件未經證監會審閱,由摩根基金(亞洲)有限公司刊發。
隨著亞洲各地分發疫苗,個別範疇呈現增長潛力。
派息股在2020年大部分時間備受冷落,但2021年逐漸呈現相對吸引的機遇。
隨著亞洲經濟體協力以貨幣和財政措施支持經濟復甦,如何從中物色增長機遇?
收益投資者如我們在過去多個寒暑始終如一,持續投資。我們從哪裡發掘收益機遇?
新年伊始,不妨看看2021年中國A股投資意念清單,為組合新裝做好準備?
幻變市況下的收益投資,您認識多少?
2021年不一致的復甦步伐,意味著投資者需要更加主動地管理資產配置、股票及固定收益選擇。
2021年市況持續波動,投資者可如何撥開宏觀環境下的投資迷霧?
疫症之下呈現新常態,如何在投資市場當中邁步前行?本文從股票、債券與多元資產角度,探討來年部署方向。
本文分享公共衞生危機如何促使亞洲結構增長趨勢加速發展。
中國的「十四五」計劃及美國總統大選於中長期有哪些投資啟示?
我們分享在科技投資方面如何為下一浪增長做好準備。
距離美國大選之日不足一月,我們先簡述所選何事,再精選五大範疇,窺探當中的投資啟示。
持久和靈活的投資策略是爭取收益的關鍵。
注視中國經濟復甦,捕捉股市長期贏家。
踏入2020年最後一季,洞悉債市的危與機。
探討證券化債券為投資組合帶來的潛在好處。
股市估值有何啟示?了解估值,或有助捕捉升市中的機遇。
隨著內地樓市復甦,以多元亞債策略把握內房債收益機遇。
了解債券信貸評級,發掘潛在收益機遇。
聯儲局調整政策框架,亞洲機遇何處尋?
透過積極管理貨幣配置,有助把握本幣債券機遇,盡顯亞債磅礴潛力。
美元走弱下有哪些投資機遇?
亞洲債市過去10年增長迅速,債券種類更見多元化,為投資者提供更多選擇。
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我們的投資經理與大家分享A股市場的最新觀點
低息環境下,亞債市場具備三大優勢,力爭收益機遇。
亞債市場於過去10年發展迅速,機遇處處但何處可尋?
零息時代下,中國債市中有哪些收益機遇?
在中國的長期結構性大趨勢下,哪些行業能在A股市場的競賽中脫穎而出?
提到中國債券,不妨考慮以下 3-2-1框架:三個市場特質、兩個投資重點,以及一套債券策略。
亞洲的結構性增長趨勢並未受疫情影響,部份趨勢更提速發展。
隨著尋求收益變得日益困難,投資者不妨考慮以中國債券爭取多元分散的收益機遇。
隨著市場復甦,致力優化股息收益機遇。
我們在本文分享了疫情緩和後,經濟復甦的三種情境假設。
隨著疫情緩和,經濟出現復甦跡象,及早部署把握債市中的投資機遇。
隨著流動性情況有所改善,我們的組合經理分享如何部署各種資產以爭取收益機遇。
美國科技行業可望受惠於疫情帶動的新趨勢。
我們的收益策略組合經理分享他如何不受新聞頭條所限,專注於長期投資前景。
消費升級、本土科技及醫療保健創新等中國長期結構性趨勢預期在疫情下將維持不變。
隨著尋求優質收益變得充滿挑戰,一個分散的多元資產收益方案或有助繼續擴大收益潛能。
配置多元分散的優質固定收益,有助建立具備強韌性的投資組合。
一個多元分散並偏向防守性的投資組合可望雙管齊下,增強組合強韌性和捕捉收益機遇。
我們認為疫情對亞洲科技產業鏈的中長期影響有限,而整體影響也是正面積極。
分散收益來源以駕馭不明朗市況。
投資於不同固定收益範疇,有助投資者在市況波動下爭取潛在收益機遇。
我們的多元資產方案投資組合經理與大家分享,在市場不確性下,如何重新配置組合以爭取潛在的收益機遇。
一個有長線視野的多元化投資組合,或可幫助投資者安然渡過市場的種種動盪時刻。
就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的發展,我們的投資專家與亞洲投資者分享四大關注重點。
疫情之下,投資中國的基本因素仍然穩健。
一年之計在於春,如何運用「利是錢」籌劃未來。
一個靈活的固定收益策略有助「食息一族」捕捉較高潛在收益,同時管理風險。
隨著經濟觸底反彈及衰退風險減弱,重新部署固定收益策略。
債券回報偏低或為長線投資者帶來挑戰。
除了政府債券或企業債券,固定收益也包括非傳統固定收益範疇。
證券化市場在過去十年再次獲得重大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