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苗面世 延續亞洲復甦勢頭
隨著亞洲各地分發疫苗,個別範疇呈現增長潛力。
2020年2月 (3分鐘閱讀)
疫情之下,鋪天蓋地的新聞標題很容易引發憂慮和恐慌。在祝願各地病患早日康復、大家保持身心健康之時,作為投資者應如何自處?
疫情無損基本因素
參考以往爆發類似的突發疫情時,經濟在短期內受壓,但當疫情受控後,我們相信金融市場也可望隨即反彈。可見當恐慌情緒彌漫之際,投資者需分清市場中的雜音與信號,抓住基本因素的重心。
雖然中國現時受疫情所困,但基本因素相比2003年非典爆發時已經截然不同。
第一,經濟規模已比當年增加幾倍,與全球經濟也更為整合,經濟總體格局得到改善。
第二,回首過去20年,中國經濟形態也出現了根本性的轉變。受惠於先進資訊科技,網上經濟活動蓬勃發展,儘管疫情將影響實體商店的消費,但網上領域卻可能得到發展。
第三,中國資本市場更對外開放,與已發展市場也逐步接軌。
保健、消費和科技的潛力1
我們認為在中國經濟的長期結構性發展趨勢中,醫療保健、消費和科技等範疇的發展潛力矚目。
中國醫療保健市場較為分散,不論在醫療保健服務以至產品和藥物分銷等範疇均有大量的升級空間,而當局也大力投資於研發工作。國務院近年已就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發出多項通知,本次疫情或將催化改革工作加快推展2。
消費方面,在家庭可支配收入增加和中產階級崛起下,中國消費者開始更注重產品品質和消費體驗。中國消費升級乃大勢所趨,長期來說將造就更多商機,並連帶助推科技創新。
而受益於創意和強勁消費力,中國的科技發展已不再只是生產基地,也不再限於製造智能手機和發展電子商貿,現在已經擴大到研發軟體、雲端業務、再生能源等。從市場上出現越來越多協助企業進行數位化轉型的資訊科技公司,可見內地的軟體龍頭公司正陸續誕生。
了解我們的投資方案
綜觀而言,疫情、地緣政治和貿易前景仍然可能引發市場波動,但中國經濟基本因素未變,尤其是正在從「量」轉「質」,為以分析為本的長線投資者提供了把握先機的機會。
1. 供說明之用,根據現時市況,並可適時作出轉變。投資產品並不一定適合所有投資者。投資組合的資產配置可因應個別投資者的需要及市場狀況而轉變。
2. 資料來源:「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印發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2019年重點工作任務的通知」,04.06.2019發佈。
投資涉及風險。投資產品並非適合所有投資者。過往表現並非當前及未來業績的可靠指標。請參閱銷售文件所載詳情,包括風險因素。投資者應在投資前先徵詢專業顧問的意見。投資產品與定期存款並非類同,亦不適合作出比較。上述僅為本文件製作時之意見及觀點,可隨時變動,該資訊不應被視作或理解為任何投資建議。估計、假設及預測僅供說明之用,可能或不可能實現。本文件未經證監會審閱,由摩根基金(亞洲)有限公司刊發。
隨著亞洲各地分發疫苗,個別範疇呈現增長潛力。
派息股在2020年大部分時間備受冷落,但2021年逐漸呈現相對吸引的機遇。
隨著亞洲經濟體協力以貨幣和財政措施支持經濟復甦,如何從中物色增長機遇?
收益投資者如我們在過去多個寒暑始終如一,持續投資。我們從哪裡發掘收益機遇?
新年伊始,不妨看看2021年中國A股投資意念清單,為組合新裝做好準備?
幻變市況下的收益投資,您認識多少?
2021年不一致的復甦步伐,意味著投資者需要更加主動地管理資產配置、股票及固定收益選擇。
2021年市況持續波動,投資者可如何撥開宏觀環境下的投資迷霧?
疫症之下呈現新常態,如何在投資市場當中邁步前行?本文從股票、債券與多元資產角度,探討來年部署方向。
本文分享公共衞生危機如何促使亞洲結構增長趨勢加速發展。
中國的「十四五」計劃及美國總統大選於中長期有哪些投資啟示?
消費模式出現變化,可帶來甚麼投資機遇?
我們分享在科技投資方面如何為下一浪增長做好準備。
距離美國大選之日不足一月,我們先簡述所選何事,再精選五大範疇,窺探當中的投資啟示。
持久和靈活的投資策略是爭取收益的關鍵。
注視中國經濟復甦,捕捉股市長期贏家。
踏入2020年最後一季,洞悉債市的危與機。
探討證券化債券為投資組合帶來的潛在好處。
股市估值有何啟示?了解估值,或有助捕捉升市中的機遇。
隨著內地樓市復甦,以多元亞債策略把握內房債收益機遇。
了解債券信貸評級,發掘潛在收益機遇。
聯儲局調整政策框架,亞洲機遇何處尋?
透過積極管理貨幣配置,有助把握本幣債券機遇,盡顯亞債磅礴潛力。
美元走弱下有哪些投資機遇?
亞洲債市過去10年增長迅速,債券種類更見多元化,為投資者提供更多選擇。
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我們的投資經理與大家分享A股市場的最新觀點
低息環境下,亞債市場具備三大優勢,力爭收益機遇。
亞債市場於過去10年發展迅速,機遇處處但何處可尋?
零息時代下,中國債市中有哪些收益機遇?
在中國的長期結構性大趨勢下,哪些行業能在A股市場的競賽中脫穎而出?
提到中國債券,不妨考慮以下 3-2-1框架:三個市場特質、兩個投資重點,以及一套債券策略。
亞洲的結構性增長趨勢並未受疫情影響,部份趨勢更提速發展。
隨著尋求收益變得日益困難,投資者不妨考慮以中國債券爭取多元分散的收益機遇。
隨著市場復甦,致力優化股息收益機遇。
我們在本文分享了疫情緩和後,經濟復甦的三種情境假設。
隨著疫情緩和,經濟出現復甦跡象,及早部署把握債市中的投資機遇。
隨著流動性情況有所改善,我們的組合經理分享如何部署各種資產以爭取收益機遇。
美國科技行業可望受惠於疫情帶動的新趨勢。
我們的收益策略組合經理分享他如何不受新聞頭條所限,專注於長期投資前景。
消費升級、本土科技及醫療保健創新等中國長期結構性趨勢預期在疫情下將維持不變。
隨著尋求優質收益變得充滿挑戰,一個分散的多元資產收益方案或有助繼續擴大收益潛能。
配置多元分散的優質固定收益,有助建立具備強韌性的投資組合。
一個多元分散並偏向防守性的投資組合可望雙管齊下,增強組合強韌性和捕捉收益機遇。
我們認為疫情對亞洲科技產業鏈的中長期影響有限,而整體影響也是正面積極。
分散收益來源以駕馭不明朗市況。
投資於不同固定收益範疇,有助投資者在市況波動下爭取潛在收益機遇。
我們的多元資產方案投資組合經理與大家分享,在市場不確性下,如何重新配置組合以爭取潛在的收益機遇。
一個有長線視野的多元化投資組合,或可幫助投資者安然渡過市場的種種動盪時刻。
就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的發展,我們的投資專家與亞洲投資者分享四大關注重點。
一年之計在於春,如何運用「利是錢」籌劃未來。
一個靈活的固定收益策略有助「食息一族」捕捉較高潛在收益,同時管理風險。
隨著經濟觸底反彈及衰退風險減弱,重新部署固定收益策略。
債券回報偏低或為長線投資者帶來挑戰。
除了政府債券或企業債券,固定收益也包括非傳統固定收益範疇。
證券化市場在過去十年再次獲得重大發展。